预警时,可以分别采用绿色、黄色、红色
Ⅰ和红色Ⅱ表示安全状态处于何等程度。绿色表示安全状态处于可靠受控状态。发现的事故隐患风险评价程度处于1级。不存在可能发生人身伤亡、一般火灾、机械设备损坏的事故隐患。
黄色表示安全状态处于危险状态。发现的事故隐患,风险评价严重程度处于2级和3级,此时,事故隐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应给予警告、警示,立即采取措施严加防范。
红色Ⅰ表示事故处于临界状态,可能发生4级或5级严重程度的事故,须立即整改消除事故隐患;红色Ⅱ表示已经处于不安全状态,已经发生了4级或5级严重程度的事故,须停工整顿重新检验合格后才能开工。
班组的安全状态,由项目部的安全管理部门每周例行检查后公布一次。并且报公司安监部备查。公司安监部可以通过项目部(班组)的安全状态评价一览表,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的态势,通过分析制订相应的管理对策。
3.3现场安全专项考核的方法
建立施工执行层和现场监督层的联动考核机制。现场施工的子系统中,由执行层和安全监督层组成。即保证系统和控制系统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但是只有责任具体化和指标化才能落实责任进行考核。
关于责任的指标化。项目部根据年度的安全目标,建立班组分解安全目标,如班组安全状态预警率、班组千工日缺陷等。在建立了对班组安全状态评价的前提下,即对班组有了量化的安全指标。通过指标的专项考核,促进执行层(工区、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管施工必须管安全”,以求改变现场安全的工作质量。
选取的切入点是对现场的安全员进行考核评价。然后通过对安全监督的测量结果,反过来考核执行层的安全工作质量。如下表2,在记录专职安全员的工作及考核中,有施工单位的缺陷总数,在制度上规定如果每一个工作周该数值超过预定的控制指标值(根据原始水平拟定1周为10个缺陷数,以后根据改善的情况递减),执行层的主管要受到经济处罚和安全管理问责,以促进执行层去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也通过这个缺陷总数的统计,计算相对指标“班组千工日缺陷率”并同时公布,(见表3)促进班组长去改进自身的安全工作。对班组千工日缺陷率、班组安全状态预警率等指标,超过设定的指标值时,班组长也要受到安全管理问责。
每周项目部或分子公司要公布表2、表3 ,以及时促进执行层的安全管理工作。总部每月公布一次,并对月内重点需要帮扶对象实施后续工作。
安全考核的后续行动不仅仅是经济处罚,还要接受安全管理问责。问责的重点是要帮助其了解原因是什么,采用什么纠正措施,同时还要制订预防的措施。见表4。有了这些安全观测结果和过程帮助,对屡教不改者就可以采用更严厉的“出局”措施,以保持不断提高队伍素质的机制。
安全管理人员月度观察业绩排序表
表2 年 月 日~年 月 日
施工 单位 | 姓名 | (A)整改点数 | (B)违章 人次 | (A+B) 缺陷总数 | (A+B×5)记录缺陷总数 | (A+B×5)/20.83法定工作日平均记录缺陷数 | 月度 排名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编制:安全部
月度班组(分包队)千工日缺陷率排序表
表3 年 月 日~年 月 日
工区 | 班组(分包队)名称 | 班长(分包队长) | 承担任务(分包合同) | 工程量(合同额) | 月平均人数(人) | 月施工天数(天) | 月总工日(工日) | 缺陷总数(个) | 千工日 缺陷率 | 月度排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编制:安全部
安全管理问责表
表4 编号:
一、安全问责事宜(安全管理部门填写): |
二、对存在的问题评估(安全管理部门填写:是否有制度、问题的性质是责任内的还是不确定的、可能产生的后果): |
三、要求关闭及回复时间(安全管理部门填写): |
四、被问责的单位负责人(填写): |
⑴原因分析: |
⑵纠正措施: |
⑶预防措施: |
⑷关闭结果(现场安全部填写并签名): |
五、公司安监部监察意见: |
六、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意见: |
七、公司安监部复查关闭意见: |
八、分管“安健环”领导意见: |
抄报:最高管理者及管理者代表
4结束语
了解事故隐患并对它进行防范,是最古老、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运用系统原理建立的 “三法一表” 安全管理机制,是一个从作业文件策划、执行施工、安全检查监督全过程一体化的安全管理子系统,是“群防群治”思想的具体行动。 通过实施“三法一表”安全管理机制,实际上是对企业安全状态的诊断过程,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隐患类型以及具体的人群,从而确定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近三年来这个机制通过运行和不断总结修正,对安全保证系统和监督系统的相互激励,起到了调动各级安全生产人员的积极性,20万工时的事故率不断下降,提高了安全施工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玉元,王金波,肖爱民. 安全工程师手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2]汪洋. 电力行业安全性评价及安全监察务实全书[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
[3]黄泽明.电力建设安全状态分级判断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6):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