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培训内容。在学习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及安全常识和安全检查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教育和提高职工安全自我防护能力。
第四、培训方法。在布置任务时进行危险预知,使安全培训日常化;在安全工作平稳时进行案例学习讲座,有针对性的查找预防措施;在事故发生后现身说法,以消除安全培训的说教性;定期举行事故演习,以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旨在消灭重复性事故。
生动活泼的安全培训形式能有效地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安全培训免于枯燥、少点说教、起到实效。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安全知识,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为工厂的安全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4)、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只有从班组抓起,才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真正落到实处。班组的安全工作关键在于严格规章制度,尊重科学,按照安全客观规律工作。从而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5)、提高安全检查的针对性安全检查是监控安全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和重要内容。通过系统的、有组织、有步骤的、不同类型的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行为、状态和缺陷隐患,及早予以弥补和整治。在检查方式上采用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普遍与专业相结合,日常与定期相结合,可用白查、互查、上级查的方法提高安全检查的针对性。
2、深入研究安全文化理论,定期分析安全问题
在安全管理巾,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尤其要重视人为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安全文化要抓住生产力中最积极、最主要的素,教育员工按照企业文化的模式和要求不断加强个人安全修养,提高自身安全素质,才能实现企业安全文化,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因此,现代安全管理特别注意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运用心理和行为科学研究事故规律并进行预防。
(1)、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是指作业人员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未使用或未按规定正确使用劳保用品;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人的行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未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工艺程序、工艺文件规定操作;使用了不安全的设备;以手代替丁具操作;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作用,穿戴不安全的装束等。遵循“三不伤害”原则,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增强安全可靠性的根本保障。从而使每个员丁真正做到“我不伤害他人,我不伤害自己,我不被别人伤害”。
(2)、人的情绪分析。人的体力、智力和情绪是周期性变化的即高潮期——临界期——低潮期——高潮期循环往复。存低潮期,人的体力容易疲劳、做事无力,情绪不稳定,烦躁,精力不集中;进入临界期,身体状态频繁变化、调整,机体各方面协调性差,往往容易做错事和发生事故。为此,及时发现和检查职工的精神状态,避开人的临界期,呵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决定着人的安全行为。生产过程中:轻视安全的具体表现是:有章不循,心存侥幸,甚至违章操作(指挥)。安全工作的重点在人,安全管理体现的中心思想也是以人为本。因此,解决心理安全,须理顺、抚平职工的心理波动。要针对职工心理易波动的时间、事件,及时帮助职T平静情绪,调整心理,让其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生产凋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安全意识。
3、安全文化建设应注重的问题
安全文化是企业借助于既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增强企业职工的安全凝聚力、向心力、持久力,将企业的各种力量统一于既发展生产又体现人的价值观念,尊重生命,保护健康的文化,它反映了企业群体与个人对安全生产的行为,具有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4大功能。在建设基层安全文化时要注重的主要内容有:必须定期组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修订完善;应定期对员工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技术、技能培训;注重灵活运用各类媒体、媒介方式进行安全讲座、知识竞赛、事故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丰富安全文化内涵;建立健全安全档案,定期收集、整理、规范,使之制度化;切实开展安全评价工作。
4、构建安全文化的价值
安全文化的价值,其本质是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核心是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目标是达到安全保产、杜绝事故。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及其安全文化素质。只有领导高度重视,才能用自身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来确保安全意志和安全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