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的责任心及职业关注
在实施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
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纵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失,由于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盲目接受委托、未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业务、擅自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导致审计
结论错误的不在少数。
3.1.3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
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并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因而审查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审计职业发展到今天,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维持应有的边际收益,审计职业界就必须在保持各项具体审计活动必要效果的时,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于是,必须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放弃一些审计人员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虽然抽样理论已研究很深,但具体应用到审计中来,审计人员还是没有十分把握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就能代表整体,主观的结论与客观的事实之间的偏离总是存在的。
3.2客观原因
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不仅是审计人员应尽的职责,也是审计职业界努力的方向。仅靠审计人员的力量,而不注重对审计执业环境的净化,审计风险的控制是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的。因而,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既涉及到审计人员,也涉及到审计职业界,以及整个社会。
3.2.1审计环境的影响
第一.法律环境是指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影响, 既有国家宏观层次上的法律环境影响, 也有地方层次上的法律环境影响。审计工作的依据是各级人大、政府和行业部门颁发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意见
等, 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不具体、不科学或与审计工作实践不衔接, 审计人员就失去统一的判断标准, 增加风险机会。
第二.经济环境是指经济政策、经济成份、经济体制、经济法规等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经营区域国际化等给审计单位带来复杂化, 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 如企业改组、改制、拍卖、兼并、政策性重组等, 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及时全面地反映和科学评价, 导致审计人员获得信息不真实, 作出审计结果不准确, 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第三.社会环境是指形式多样的行政干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由于体制的原因,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部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发表面临着来自行政部门的干预,从而在客观上加大了审计风险。另外,经营者既是被审人又是委托人的现实,极大地削弱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超然独立性。在现实生活中,经营者实际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在此公司治理结构下,由于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削弱,使审计风险加重。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原野公司和北京长城公司恶性事件发生所带来的对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中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的追究使人们对审计风险有了认识,而银广夏等一系列上市公司欺诈舞弊案件把相关联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会计师推上了被告席,使我们对审计风险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3.2.2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审计的控制依据和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它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审计组织根据职业特性的具体情况,适应自身的规律需要而建立的。客观地讲,这些年我们在国家审计规范体系建设上,明显地偏重于审计法律规范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而忽视了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设。具体表现为“重视审计实施、轻审计标准”审计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严重脱节,造成审计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影响审计质量,有的“重审计问题、轻审计规范”;审计取证不齐全,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定性不准确;有的“重审计报告、轻决定落实”;造成审计走过场,审计质量标准不明确,审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
3.2.3被审计单位外部和内部的经营背景
经济环境、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度、技术发展趋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品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审计风险,这也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要考虑固有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现代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内外环境全盘评估的理由。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审计历史上的许多事件告诉我们,尽管审计风险在客观上是普遍存在的,但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所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机制,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3.3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
3.3.1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
签订审计约定书,是委托人与被委托机构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过程,约定书一旦确定,就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作为审计方,必须按约定的内容、要求按时出具审计报告,否则就构成违约。一般情况下,除老客户外,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财务制度和内控系统是否健全和有效并不了解,而这些方面的状况又恰恰是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能否得出客观、真实审计结论,发表客观、真实审计意见的基础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只要客户上门并满足给钱这个条件,审计机构就把风险抛之脑后,按委托方的要求草率地订下约定书。结果有的在接触对方的审计资料后,才发现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赶进度,不按规章的要求进行审计,有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记录和原始凭证虽根本没有可信度,但为了提供审计报告而凭经验和逻辑进行推理。这样的审计报告通常会存在审计风险。因此,可以说签订约定书环节是产生审计风险的源头。
3.3.2审计抽样的风险。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正确运用审计抽样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也能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因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经济事项所涉及的财务收支都查实,而每一经济事项在财务会计上的反映真实与否,又关系到企业财务报表的客观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这就有一个“公允”的问题。就是说,注册会计师要回答的仅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而不是保证其绝对真实。虽然公允的要求减轻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和风险,但要达到公允的程度也并不容易,误差必须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这就要求抽样要有可靠性,组成适量、有效的样本,以尽可能提高样本对总体的反映程度。否则,样本总体反映的情况差异超出可容忍的范围,就会使注册会计师对抽样结果产生信赖过度和误导错误,审计的公允性就会丧失,审计信息就有可能产生重大误导作用,形成审计风险。
3.3.3审计取证环节的风险
审计证据是形成和支持审计意见的基础错误、失真的审计证据必然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不全面、不充足的审计证据必然会得出片面、不可靠的审计结论。
3.3.4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
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成果,也是追究审计责任和承担审计风险的具体依据。按照审计程序和正常逻辑思维,审计报告是依据审计约定书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依据审计抽样、取证所形成的工作底稿做出的,好像审计风险应存在于审计报告以前各环节。事实上,撰写审计报告本身不但存在风险,而且是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因为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审计报告中忽视风险的客观性,把查证结果的真实性进行绝对化肯定,并且忽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旦有误,就可能产生风险。如果审计报告对审计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表述不清,也有可能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产生误解,形成风险。此外,审计报告对有关关联问题、或有事项等的表述以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的影响的表述是否准确、得当,也有可能产生风险。
4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全面提高审计的质量是化解审计风险的重要方法,由于质量与风险的产生成反比的关系,也就是说审计的质量越高,那么审计风险的产生机会也就越少。反之,审计的质量越低,风险的承受能力越弱,审计质量管理要贯穿整个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出了问题,就必然产生审计风险;所以,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
4.1完善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防范审计风险关键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而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成为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会计师事务所要尽可能吸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资格并有丰富执业经验和良好信誉的会计师加入审计队伍,造就一批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管理、审计、法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审计业务需要。
4.2运用科学审计的方法
充分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工具,提高审计质量。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监督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4.3治理审计风险
第一.完善和健全内部审计法规体系, 增强现有规章的可操作性。完善和健全内部审计法规体系, 对有效防范内部审计风险至关重要。首先, 在??审计法??的指导下, 应制定国家的内部审计条例; 其次, 可由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拟定内部审计准
则。具体应包括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 内部审计职业规范指南三大部分, 使内审工作逐步走向法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才能降低工作中的随意性、主观性, 降低审计风险。
第二.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 改善审计组织的硬环境。一是在设置内审机构时, 应按市场原则设置为独立平行的专职机构, 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 二是在隶属领导层次上, 应由董事会或总经理直接领导, 保证其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三是应扩大内审机构的规模。目前, 内审人员数量应占职工总数的0.5%左右为宜; 四是调整和改善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近期目标应是经济管理专业与工程技术等非经济管理专业各占1/ 2;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彻底改善审计组织建设的硬环境, 最大限度地降低内审风险。
第三.整顿社会经济环境。当前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委托代理关系的滥用, 会计信息失真和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极大地干扰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降低了审计工作质量, 必须进行综合治理, 净化社会经济环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整顿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严肃整顿会计信息虚假, 减少不确定性因素, 使内审机构能掌握相对真实可靠的信息, 减少被误导的可能性, 降低审计风险。
4.4抓好审计质量的标准控制
首先是正确处理好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概念及证据收集的关系,准确有效地估计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从而确定审计方法以及证据收集成本的高低,编制实施计划;其次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计划,增强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和效果性。检查审计方法是否得当,审计依据是否正确,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审计判断是否恰当,检查资料整理的完整性与逻辑性,同时编制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且审计报告必须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充分听取委托单位及当事人的意见。
4.5要审慎的选择被审计单位
大量的审计案例说明,审计客体的经营背景会对审计风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状况、经营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方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都会带来审计风险,所以,注册会计师应该在接受审计委托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客户的品行端正,信誉良好。如果客户具有良好的品格,出现差错及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审计的固有风险就比较低,反之,审计的固有风险就会较高,即使扩大审计的测试规模,审计人员也很难使总体的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其次,尽可能的了解委托的那位的业务状况,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越复杂,其审计风险就会越大。再次,对财务状况不好的委托单位应该更加注意,这种客户的审计风险很大,如果要执行详细的审计,应该提高其审计费用。
4.6加强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基础,也是避免审计风险的根本前提。如果审计的各项工作从一开始就无法保证其独立性,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最后的审计结论只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严格执行审计回避制度,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审计风险。
5结论
自独立审计诞生以来, 从最初以揭错查弊为目的的详细审计开始, 到以评价会计报表真实公允为目的的抽样审计, 直到如今出现既揭示公认会计准则遵循性又披露错误和舞弊的双重模式的
审计为止, 人们对审计风险的认识愈来愈深化。审计人员也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出各种各样的方法以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只要审计人员能够正视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 那么审计事业必然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铁群.《论社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2.
[2]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3]李福荣。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北方经贸,2001(8)
[4]刘安兵。试析审计风险。财会月刊,2004(2)
[5]马瑛。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理论界,2003(3)
[6]乔春华.审计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7]徐政旦,谢荣等.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53-175
[8]陈力生,朱亚兵,高前善.审计风险管理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48
[9]廉越.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J].审计文摘,2004,第6 期:35
[10]王海林.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J].审计文摘,2004,第11 期:36-37
[11]谭红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财会通讯,2006,第3 期:59-60
[12]郭海燕.对审计失败的再思考[J].财会研究,2006,第3 期:71-72
[13]杨凯.论审计风险的控制[J].商业经济,2006 第1 期
[14]姜春碧,隋玉明,刘文峰.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商业
经济,2007(10):1-222.
[15]高世.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12),96.
[16]宋森, 吴煜丽. 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J ] . 现代商
业,2008(7):36.
[17]康绍大,马葵.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会计之友(中旬
刊),2008(7):57.
[18]杨紫元.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经营管理,2007(8):134.
[19]马瑛. 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理论界, 2005( 3)
[20]王煦法. 浅谈针对审计风险的若干新思想和新方法. 中
国审计, 2004, ( 17)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X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X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同时还到许多在工作过程中许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