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生活垃圾特性及产生量预测研究
作者:陈海滨 张黎 胡洋等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7月05日
2)沿游客可达的旅游线路呈带状和片状交叉分布。公路和游步道沿线垃圾桶或路面上分布的垃圾呈带状,且以游步道居多,较分散;旅游服务基地、休憩广场和宾馆饭店等场所垃圾呈片状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3)垃圾成分与一般城镇生活垃圾有较大的不同。游步道和公路上产生的生活垃圾成分以塑料、玻璃、纸类等可回收的包装物为主;宾馆饭店等服务单位产生的生活垃圾以有机垃圾为主;灰土砖瓦等惰性物以及有毒有害垃圾都非常少。
4)在游客不可达的景观用水或用地,或部分隐蔽角落中,存在游客远掷抛弃或就近夹塞的垃圾,量少但污染和危害大,且为垃圾清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5)生活垃圾的污染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受旅游活动淡旺季的影响较大,尤其在旅游旺季,对整个风景区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产生很大的冲击力,所以生活垃圾的污染防治工作应重点考虑对旅游高峰期的适应能力。
6)生活垃圾的污染具有特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范围广、景点多、地形复杂、旅游路线多样化的风景区尤为显著,生活垃圾呈现空间立体分布,对其收集运输和处理处置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3风景区生活垃圾产生且预测模型及应用
3.1风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风景名胜区内各种建设项目应以不污染环境、不破坏景观和不妨碍游览为前提,按照相关的规划和规定进行。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设备的配置主要取决于风景区内人们旅游及相关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及分布。可见,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预测直接决定了风景区内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设施选址的合理性和设施设备规模设定的科学性。
对于城镇而言,有很多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预测方法,如年均增长率法、灰色模型法、人均产生量法等,每种预测模型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也可根据需要选择若干种模型预测后取加权值。对于风景区而言,生活垃圾产生量直接取决于不同年份的规划游客量、常住居民和服务管理人员,所以很多常规的预测模型并不适用于风景区。在规划游客量已知(依据风景区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可采用复合人均产生量模型(公式(1))对风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
式中:P为风景区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t/a);R、S分别为风景区在规划年份的常住居民和服务管理人员数量(人);a为风景区在规划年份住宿游客当量占总游客当量的比例;a1、a2、b、c分别为住宿游客、不住宿游客、常住人口和服务人口每人次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kg/(人•d));Ve为风景区在规划年份的总游客当量(人/a),即在规划年份内,在风景区内产生生活垃圾的总游客人次。其中:
式中:V为风景区门票统计游客量;q为当量系数,其与在风景区内住宿游客量的比例有关,设定不住宿游客、住宿1晚游客、住宿2晚游客的比例分别占V的比例分别为k0、k1、k2,住宿3晚、4晚等的游客比例依次类推(n=1,2,3,…;i=n-1),则有
年游客当量也可理解为1a中的每一天的游客当量(日游客当量)总和。日游客当量为风景区在统计日当天实际服务的游客人次,即等于当天进入风景区的游客量,加上前一天晚上在风景区内留宿的游客量。将以上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以及其他参数的取值代入复合人均产生量模型中,即可得风景区在规划年份内的生活垃圾产生量。
3.2预测模型的实证研究(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黄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市境内,北纬30°01'~30°18',东经118°01'~118°17',地处歙县、太平、黔县和休宁4县交界处,是长江和钱塘江水系在安徽的分水岭。黄山风景区面积达160.6km2,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我国风景名胜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山岳型风景区,其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等综合自然条件较为复杂。从黄山风景区的发展来看,游客量的增长较快,服务管理人员的增长相对较慢,而常住居民的数量较为稳定。
以2009年为例,黄山风景区共接待游客数量为235.6万人,景区内的服务人员有2923人,常住人口为2650人。风景区产生的生活垃圾中,有机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别占40%左右,其他不可回收垃圾约占20%。住宿游客产生垃圾量为1.3kg/(人•d);不住宿游客为0.3kg(人•d);服务人员和常住人口为1.0kg/(人•d)。
统计数据表明,黄山风景区的游客多以一日游和两日游为主。住宿的游客中,住宿1晚和住宿2晚的比例为97:3,住宿3个晚上及以上的可以忽略不计,则住宿人次(人•晚)与住宿人数之比为1.03:1.0。
2009年景区内共接待住宿游客约53万人次,则住宿人数为51.5万人,即按门票统计的人山游客中有22%的游客在景区住宿,其中21.3%的游客住宿1晚,0.7%的游客住宿2晚。由公式(3)可得当量系数q=1.227;由公式(4)可得出a=0.364;由公式(2)可得出年游客当量Ve=289万人次。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1)可算出黄山风景区2009年生活垃圾预测值3953t,与其2009年实际的垃圾产生量3991t基本接近,误差仅为0.95%。可见,利用复合人均产生量模型预测风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较符合实际情况。
3.3预测模型的简化
在利用此模型进行风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能够获得的数据适当调整。比如在以上案例中,由于住宿2晚的游客比例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全部按照住宿1晚以便简化计算。公式(3)简化为q=k0+2k1;公式(4)简化为a=2k1/q。
2009年黄山风景区接纳的235.6万游客中有53万人住宿1晚,则Ve=288.6万人次,k1=53/235.6=22.5%,k0=77.5%,q=1.225,a=0.367。再利用公式(1)计算得年生活垃圾量为3959t,两者仅存在0.15%的误差。结果差别不大,但可以大大简化预测模型的计算过程。
4 结论
不同类型的风景区在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配置相关设备之前,应对风景区现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根据生活垃圾特性与垃圾产生量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工艺和处理处置流程,并在充分利用风景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基础上,构建生活垃圾污染防治体系,以此达到保护风景区人文和自然环境,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游憩环境的目标,同时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促进风景区内的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发展。
采用合适的模型对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是确定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能力的首要条件,尤其对于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设施选址困难的风景区,更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提出了游客当量的概念,并建立以其为基础的复合人均产生量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该模型适用于风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可用于风景区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理的决策分析。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