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汽车噪声控制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包括噪声控制技术在汽车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整车级别的声学品质目标设定、系统和元件级别的声振特性目标设定) 、NVH 仿真分析的置信度、NVH 虚拟环境技术、车辆噪声控制的材料及结构技术等相关主题。
关键词:汽车噪声控制技术趋势
1 前言
近年来,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突飞猛进, 发动机噪声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发动机之外的其他噪声来源如传动系噪声、轮胎噪声、排气噪声以及车身壁板结构振动辐射噪声等, 对车辆整体噪声的贡献份额相对增大, 对它们实施控制的重要性也与发动机噪声控制同样重要。
车辆噪声控制问题的复杂程度剧增, 主要体现在噪声控制方向的模糊性、广泛性, 以及各类噪声来源与车辆整体噪声水平之间的弱相关性。这里需要指出, 由车身壁板结构振动辐射的噪声, 在车内空间建立声场并与车身结构振动相耦合,其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对于这类噪声, 特别是在20~200 Hz 的频段内, 给人的主观感受是一种所谓的“轰鸣声”, 即通常所说的“Booming”, 能造成司乘人员强烈的不适感。在如此低的频段内, 常规的吸声降噪措施几乎无效。目前, 主动消声技术尚不成熟, 由于其用做控制声源的大体积低频扬声器的空间布置受到限制, 亦不能很好地实现工程应用。事实上, 对Booming 的控制仍是目前世界性的难题。
当前, 同档次车型在常规性能方面的综合性价比越来越接近且均已达到较高水平, 因此, 提高车辆噪声控制水平已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和技术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 车辆的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 性能正逐渐演变为重要的设计指标, 这也是用户所关心的整车性能指标之一。汽车噪声控制水平必将成为决定车型开发成功与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之相关的分析、测试及材料技术等自然成为汽车工程领域关注的新焦点。
2 噪声控制技术已应用在汽车新产品的设计阶段
国外一些汽车公司已将噪声控制的理念和技术纳入到新车型设计流程的关键环节 , 例如概念设计、技术设计以及改进设计等阶段, 以期从设计源头上确保车辆的NVH 品质。噪声控制技术应用于新产品的设计阶段, 其主要技术环节亦按照内在的逻辑而构成相对规范化的技术流程, 一般包括车辆声学品质目标设定、低噪声设计与优化、声学品质评价及设计验证等步骤。当前, 声学品质的目标设定已成为工程应用领域研究的新热点, 具体又可分成如下2 个层次。
2.1 整车级别的声学品质目标设定
按照新的设计理念, 整车级别的声学品质应当既能够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声学舒适性要求, 又能够充分体现车型档次并强化品牌特色。正如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特定的音质和音色一样, 或委婉动听以体现其优雅性, 或浑厚深沉以体现其尊贵性, 或豪迈奔放以体现其充沛的动力性, 等等。具体处理时, 往往可以从对照( 竞争) 车型的声学品质出发, “剔除”其中不满意的成分, 然后再将其设定为新车型的声学品质目标。
在这方面, 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小波分析技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手段。国外已有汽车公司将小波变换用于冲击噪声特性的修改[9], 其处理过程类似于经典的短时傅立叶变换, 但却更为有效。
2.2 系统和元件级别的声振特性目标设定
显而易见, 系统和元件的声振特性必须服从于整车声学品质的总体目标要求。这意味着, 应当从整车声学品质出发, 采用“自顶向下、层层分解”的方法来确定各个系统和元件应达到的声振特性目标要求———即“Cascade” , 而仿真分析和最优化技术则是支持Cascade 处理过程的有效手段。
噪声控制技术包含主动控制、被动控制两个方面, 如何将其统一于汽车新产品的设计流程中, 并与汽车结构的低噪声优化设计相结合, 将成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也预示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