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难以形成规模养护。
目前,各高速公路管理基本上采用“一路一公司”或“一路一处”的经营形式,所管辖里程最多200公里左右,最短的只有十几公里。大多数经营公司(处)自设养护机构,这必然使高速公路养护无法达到最佳规模,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导致养护单位无钱购置现代化养护设备或由于里程短出现养护设备闲置浪费现象。另外规模过小也会导致养护队伍臃肿,养护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养护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改革和发展的途径
要解决养护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应积极响应交通部提出的养护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理顺管理体制、建养并重、管养分离,同时打破垄断经营,健全各种规章,实现养护市场化、规模化及专业化运作。市场化养护模式的实施就是要通过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价格机制等引入养护工作中,达到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的目的。
1、改革目前养护管理体制
(1)、顺应高速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将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所属的适宜于市场化的养护工区、养护中心等与管理机构相分离,并通过合并、重组等形式将其培育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我发展、自我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独立产权”的养护企业。
同时,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培训提高现有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速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
2、完善养护管理法规体系
(1)、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速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对养护市场准入、招投标、养护质量等方面加强监管,做到政府监管到位,保障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
(1)、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2)、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速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3)、引进国外先进的CNC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4)、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4、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速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王正君. 论公路养护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J].森林工程. 2005,
2刘海燕. 加强科学养护工作,延长公路使用寿命[J].山西建筑,2004
3《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