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众多的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无疑是最重要的。我国的铁路运输不仅实行客运也兼具货运的职能。铁路运行的优势在于速度快,费用低,运行效率高。在发展铁路事业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而车站是铁路运输生产直接参与的最基层生产单位,同时也城市交通运输的节点,一直被恐怖分子定位首选的袭击目标;因此,如何搞好车站安全管理,防止车站内沿线恐怖事件的发生是铁路运输企业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车站 安全管理 反恐防暴 措施
一、铁路车站的安全生产是确保铁路运输系统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
铁路运输企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确保旅客和货物位移过程中的平安无损,是运输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安全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要素和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作为衡量运输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对于铁路运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车站安全是铁路运输生产最基本的要求
铁路客运车站的安全在铁路运输生产中的特殊地位是由客运车站在铁路系统中的特点需要所决定的。
首先,从铁路车站地理位置来看,车站均建设在交通密集型网络的中心位置,属于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以确保运营便捷、快速、高效以满足旅客及货物的运输要求。
其次,从发送规模来看,大中型城市的客运及货运车站旅客和货物的发送吞吐量极大,以北京南站为例,作为北京高铁第一站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日发送旅客量在13万人次,并且处在逐年增加的态势。结合地理位置,换成方式便利等诸多条件,导致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复杂、等特点。
铁路运输生产又具有连续性、全局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全天候作业的特点。
1、连续性的特点要求铁路运输生产的产品即“位移”过程必须以安全为保证。如果某一生产过程发生了事故,造成“位移”过程的中断,也是运输产品过程的中断,就等于生产出了“废品”或“次品”。
2、全局性的特点是指运输生产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只有协调一致,才能保证运输生产的正常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都会影响一条线甚至一大片,波及面很大。
3、动态性的特点是指运输生产“位移”的过程处于时空的巨大变换之中,不可预料的因素很多,所以要求每一位职工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发生任何差错,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4、开放性的特点是因为运输生产属全天候作业,受外界干扰的因素较多,又是在露天的环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输生产才能不间断地进行。它要求每一名职工都能忠于职守、坚守岗位、遵章守纪、全神贯注,不能有任何疏忽。由此可见,保证安全是由铁路运输生产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是其内在的客观要求。
从市场竞争的需要看,冷静地分析铁路运输企业提供给市场参与竞争的产品状况,就价格、安全、服务等竞争力指标来说,安全指标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是领先的,是一项比较硬的指标,构成了铁路参与市场竞争的一大优势。人们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首选目标是安全,安全是第一需要,越是安全的运输方式越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越具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已成为铁路运输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有没有这种优势是至关重要的,不认识这一点那只能是被动地、靠外在压力推动抓安全,认识到了才会主动、自觉地抓安全。因此,我们在理解“安全第一”、“安全的特殊地位”时,不但要从铁路运输生产的内在规律来考察。对“安全第一”的原则要赋予新的含义,给予新的注释,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则永远跳不出“安全不好抓安全,安全好了忘安全”的恶性循环。
(二)、安全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确立“安全第一”在我国铁路发展中的地位,确保运输生产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构新的安全管理模型和具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安全管理方式。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是就安全讲安全,于是产生了观念与行为的扭曲,甚至把安全天本身作为安全管理追求的目标,其弊端是明显的,因为:它是外在的,职工缺乏内在的积极性,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你要我安全”;它是静止的,把管理的中心置于事前或事后,而不是实施过程的控制;它是孤立的,各环节、各部门的管理各自为战,以邻为壑,卸乏有机的整体的联系,这样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充满活力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全时空的三维安全管理模型。这个模型应当具有以下几特点:
1、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职工有搞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强烈的“我要安全”的主观要求和愿望。对客观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即不管客观情况如何变化,各个环节都能实现有机的衡接,各个管理层和工作点都能灵敏地自行调节,稳定运转,迅速地适应变化
2、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对现场进行全时空全天候的三维管理,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方位,对现场的作业点都实施有效的控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3、具有持续的自我更新能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能主动吸纳和借鉴外部先进管理经验和成果,即能不断地否定自我,克服自身管理上弊病,不断地完善自我。
这样一个管理模型,是安全管理真正要追求的目标。这个模型一旦建立,我们就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三)、科学技术是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铁路运输安全的保障作用同样是第一位的。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大要素,其中设备是基础,而设备质量的提高、性能的稳定、功能的改进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铁路的安全设施(运输基础设施和安全技术装备)不但大大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与国内运输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极度不适应,使我国铁路的安全基础建设面临艰巨的挑战。发达国家铁路技术发展的实践表明,随着现代铁路高速、重载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安全技术已成为一系列高新技术相互融合的先导技术,研制和发展先进的高质量的运输基础设备和安全技术设备(检测、监控、报警、防护和应急救援设备),已经成为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的保障。总之,我国铁路运输安全基础建设的根本改观,取决于科学技术在运输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取决于安全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新的进步和突破。
用高新技术装备铁路,是当代世界铁路发展的大趋势。近三十年来,各国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材料技术和综合集成技术等发展铁路车站安全设施,使铁路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世界各国在研制和采用现代化车站管理系统,保证旅客出行便利乘车安全。采用的安全技术手段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现代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加大客运列车进场调度的安全系数;二是加强站内实时监控,实现车站内监控无死角;三是根据实际运营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广泛运用旅服、客票系统的自动化设备。
科技是安全的第一保障,已被铁路运输生产的实践广泛证明,因此,要集中力量、集中财力、加大投入,运用高新技术,大力加强安全技术产品的研制,把我国铁路运输安全基础设施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