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3] 。食品流通包括储存、运输、出售等环节,食品流通与其他商品流通相比,具有保质期比较短、容易腐烂的特点,特别是一些鲜活农产品,在流通中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食品的污染、腐烂变质,从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流通的特点要求经营食品的流通企业必须树立食品流通安全观,尽量减少流通环节,加快流通速度。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食品流通安全观还是促进企业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思想防线o
2.3 食品消费安全观是系统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食品消费安全观是指食品在消费领域中的一种安全消费意识和观念,是构成科学、系统食品安全观的内容之一,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品消费可以分为食品的生产消费和最终消费两种类型。食品的生产消费主要是指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食品加工企业进行再加工而形成一种新食品的过程。食品的最终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食品以后,用于满足消费者身体和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消费。无论是生产消费还是最终消费,都需要树立食品消费安全观,这是科学消费食品的指导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消费者由于食品安全观不强或者食品消费方法不当,而造成食品安全事件。如80 年代上海因为生吃毛蚓引起30 万人甲肝流行事;2007 年北京织纹螺中毒事件;各种维生素、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甚至脂肪、蛋白质和糖等,这些物质如果过量摄入也可能引发某些毒副作用引起安全问题等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食品消费安全观要求人们在食品消费中重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对受污染的有毒有害食品拒之门外;要求人们根据不同的食品采取正确的食用方法;要求人们重视食品结构和食品营养搭配的平衡,远离高脂、高热、高糖食品和"垃圾食品提倡绿色消费。总之,树立食品消费安全观是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3 树立系统食品安全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1 树立系统食品安全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树立系统的食品安全观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因为,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把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始终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把食品安全作为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头等大事,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
3.2 树立系统食品安全观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食品安全关系到我国出口产品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但是,由于我国不少企业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如近年来在出口食品的检测中发现E生差,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色素、沙门氏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问题,被美国扣留了中国多批进口食品,一些进口国要求退货等。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的条件下,货物被扣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我国食品丧失了良好的信誉和核心竞争力,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以此为借口,限制我国食品出口,进而在影响我国食品企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食品安全是其他国家总结的历史经验,如近年来在英国等13 个欧洲国家蔓延的疯牛病事件,不仅使欧盟牛肉消费市场遭到重大损失,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欧盟的牛肉失去了信任,而引起与此有关市场的萧条。可见,国内外实践证明,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和观念,并在生产经营中始终坚持这一理念,是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也是保证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条件。
3.3 树立系统食品安全观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实现了由重视食品数量到重视食品质量,再到重视食品安全的转化,现在,人们不再把食品消费仅仅作为一种维持生命的手段,而更多地是把食品消费作为一种享受和增进健康的手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要求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必须牢固树立食品质量和安全意识。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少数生产、经营食品的中小企业和商贩为了赚钱,见利忘义,弄虚作假,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用病死畜禽加工熟食肉制品;为了使水果更加鲜亮,使用硫酸、工业拧攘酸和各种液体对水果进行"美容造成对水果的污染而产生的安全事件,必须加强教育、监管和打击,确保人们能够消费放心食品。可见,树立系统食品安全观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和要求。
3.4 食晶消费中频繁发生的食品不安全危害事件要求树立系统的食品安全观
近年来,在我国食品消费中,食用不安全食品造成的危害事件频繁发生,如高致癌毒大米、毒酱油、毒奶粉、敌敌畏泡金华火腿、有毒蜜枣、残留农药超标的蔬菜水果,用"瘦肉精"饲养出的瘦肉型猪肉,用矿物油加工制作的毒瓜子、黑心月饼,掺加化肥的月饼,用硫磺熏白的银耳、红辣椒、花椒,用激素催熟的草莓、狲猴桃,用石蜡做凝固剂的重庆火锅底料,用色素染制的绿茶等等,这些事件严重地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有些还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造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因为环境污染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因为在生产和流通中的转基因食品和不当使用添加剂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因为消费者消费不当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多学科,如农学、工学、理学、医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多技术,如食品加工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等问;多环节,包括了食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多层次,如国家的文化传统、消费观念,国家对食品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也包括食品的管理过程和监管手段等。
尽管原因很多,但我们认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最根本的原因是食品安全意识和观念不强。如果我们在涉及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有强烈的食品安全意识,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就能尽量避免或者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可见,近年来我国食品危害事件频繁发生的现象从反面说明,树立系统食品安全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食品生产安全观、食品流通安全观和食品消费安全观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系统食品安全观,这些安全意识和观念是我国进行食品安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先导,通过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观念[6J 自觉地用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加强对食品的监管,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 1 J 李聪.食品安全检测与预警系统[ MJ 北京:化学工业出且反手土, 2006.146.
[2J 高桂铭.科学发展观与食品安全[J J. 上海商业, 2004 ,168 ,7.
[3 J 金征宇食品安全导论[MJ.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斗土, 2005.
[4J 宋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药监[J J.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07 (1 ).
[5J 焦红.建立食品安全坪估和预警体系之我见[1].检验检疫科学, 2005(Sl) :64-67.
[6J 张苇.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N]. 浙江日报,2004-08-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