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动物检验检疫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9月28日

        4.2危害动物健康,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动物疫病及兽药残留不仅对人类健康有害,而且对动物本身的健康也有危害,例如二噁英中毒使蛋鸡停止产蛋、掉毛、焦躁不安;使肉鸡生长缓慢、无精打采、突然死亡;使小鸡难以破壳而出。
        4.3安全质量严重制约我国动物性食品的出口创汇
        我国是世界上畜牧业生产大国,肉、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年出口量却很低,其主要原因是质量问题影响了出口。近年来,因疾病、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而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
        5.加强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对策
        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阻碍了我国动物性食品进入国际市场,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形象。要解决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应从源头采取措施,实行全程监控制度,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物性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安全性。
        5.1做好动物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如电视、报纸或下乡宣传,使养殖场(户)、兽药生产和经营单位个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单位个人以及广大消费者了解、掌握科学使用兽药和饲料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对动物产品安全问题的认识,降低药残危害。
        尤其是所有养殖场(户)、畜禽贩运户,必须懂得禁用品及禁用兽药名称、执行休药期等,保证养殖环节中不使用违禁品且兽药的残留量达到最低标准,自觉地提高和维护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的动物及动物产品。
        5.2倡导安全养殖
        安全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不是检测出来的,而是科学饲养出来的,所以重点要抓好养殖环节,加强对养殖场(户)的监管。养殖场以预防为主,继续做好重大疫病的防疫工作。改善畜禽的生存环境条件,减少畜禽发病的机率,减少用药次数。选择合适的饲料,科学饲养,增强机体自身抵抗力。合理选用兽药,按用药规则使用:绝对杜绝国家禁止使用或已淘汰的药物,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或其它物质。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殖措施,不使用任何违禁品,使动物产品药物残留控制在安全范围,饲养出安全的食用型动物,才能保障动物性食品的安全。
        5.3建立健全质量监控系统
        食品安全性已成为当今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性问题,加强食品安全性的管理,对食品安全性进行监控,建立相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是食品生产者、供应者、管理部门的共同责任。由于我国对动物性食品的安全管理由多个部门同时进行,没有一个相互协调机构,导致分工不明确,管理效率低下,地方性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因此,只有将我国关于保障动物食品安全性的五大体系(动物性食品质量监测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饲草饲料监测体系、兽药疫病检测体系、畜牧兽医质量检测体系)紧密结合,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才能保障动物性食品的安全。
        5.4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在源头上继续加大清查和整顿农资市场力度,严厉打击销售违禁品和违规使用兽药行为。对检测出动物产品含有违禁药物、添加剂或药物残留超标的案件及时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将查处违法案件情况进行通报,并向社会公开处理结果,使生产、经营和使用违禁品的企业和个人得到警示,受到全社会的监督。履行农牧部门法定职责,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5.5建立动物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
        可追踪系统能够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追踪检查产品,有利于监测任何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一旦发生不可预测的不良影响,可及时将产品撤出市场。也可以在危险发生之前采取应对措施,从而达到预防效果。建立健全畜牧业生产及动物产品屠宰、加工、销售过程中的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以保证动物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安全。
        6.建议
        6.1加强产品产地的环境监管,从源头把好质量关
        动物饲养场应选择在无工业污染、环境安静之处,防止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和噪音对动物的侵害;保证饮水清洁,水质良好,防止农药、化肥及其他有毒物质污染水源;圈舍建设要标准化设计和施工,做到地面硬化、粪便易除、光线充足、通风良好,能防暑防寒;及时清除和处理粪便、更换垫草、冲洗圈舍、定期消毒,保持蓄体卫生。
        6.2加强监管,限制兽药及违禁药物的使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曾实施过“放心肉”工程,但当初的“放心肉”仅仅局限于确保无病残留畜禽和注水肉的问题,根本没有涉及到药物残留和非法使用违禁药物的问题。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畜产品安全建设,特别是药物残留检测标准的建设。很多国家以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因素的标准和规范都以法律、法令的形式公布和实施。这一点,无论是对保证国民食品安全,还是适应WTO规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3建立大的企业或联合体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食品加工厂为重点,引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现代生产方式,建立大的企业或联合体,创立目己的品牌。小作坊式的工厂生产规模小,资金少,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专业技术水平低,意识差,在生产过程中不按规定执行。小作坊式的工厂可以走联合体的形式,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管理,创自己的品牌,坚决取缔食品加工黑窝点、黑作坊。在饲养、加工、运输和包装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污染。
        6.4加强检疫监督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畜产品,加强养殖环节监管,把检验检疫关口前移,在畜产品上市前,按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严格检验检疫,同时完善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逐步提高检疫手段和方法,确保畜产品的安全。在正常的畜产品监管体系下,监管者应该以自己的专业素质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加大执法力度,要依法行政,加强监测检验,严格处罚制度,畜牧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施行,尽快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
        6.5加强法制管理,从根本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是动物的引进、流通、饲养管理以及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应遵循的兽医规定。因此,应在基层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提高养殖者和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并加强对从业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现象应加大力度、严格处理。
        结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有害化学物质、微生物的出现,食源性病原体及人类疾病也在增加。怎样确保动物性食品及其他食品的安全,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从长远的角度看,要改变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现状取决于整个社会的重视程度和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只有加强对动物源性食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全过程的监控和监督,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处在严格的监控之下,才能最终确保摆上餐桌的动物源性食品是安全卫生的,可以供人们放心地食用。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且将永远存在。食品安全的问题有自然地原因,但更多是人为导致的,国家要采取加强动物检疫的措施,有利于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增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令我国的动物产品恢复以往的信誉,但这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加强对动物产品进出口检疫实施力度,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并积极做好应变方案。只要全社会都来重视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一定会稳步改善,从而使人们吃上放心食品。
        参 考 文 献
        [1]赵国江.动物检验检疫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0-4.
        [2]刘玉林.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兽医导刊,2008(5):27-28.
        [3]于桂阳.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与监测控制[J].中国动物保健,2007(6):26-27.
        [4]线洪臣,李宏.浅谈动物性食品安全及控制[J].现代畜牧兽医,2005(7):25.
        [5]张敏,童华荣,张丽平.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J].食品工业科技,2005(5):182-186.
        [6]张静坤.浅析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辽宁畜牧兽医,2004(8):39.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