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2月16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不断发展,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食品数量供给充足而有余。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假冒伪劣食品频频被曝光,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全国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我国食品存在的一些质量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对策
近年来,我国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问题频频出来。如龙井茶因为铅含量超标而被欧洲国家退货,水产品由于氯霉素超标曾被限制进去欧盟市场;瘦肉精事件刚尘埃落定,染色馒头、回炉面包、毒豆芽等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又接踵而来。
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随着近几年以来,我国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例如:05年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08年惊现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10年中秋节前夕,南京“冠生园”月饼产生因使用过期原料制作月饼进行销售,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使该企业不得不关闭停产,同名的上海冠生园也因此蒙受约1000多万元的损失。由此可见,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对我国食品产业形成巨大的挑战。根据有关部门公布检验结果表明,普遍受人们关注的面粉、大米、植物油、罐头、酱油、奶制品、副食品、饮用水、熟食制品等,仍然存在着漂白米面、调和奶、调色酱油、地沟油等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的心理因此受到很大影响,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一旦某种产品出现了安全问题,消费者便会对该类产品产生抵触心理,以致使那一类的商品,一蹶不振。由此导致的对食品市场供求的冲击是相当强烈的。
2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食品不安全的因素产生于人类食物链的每个环节,即从原料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直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其中既有因农业、工业发展带来的各种污染,也有因精神文明素质不高而弄虚作假或对食品安全性了解不够等人为因素。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2.1 农用化学物质的滥用
导致食品不安全的农用化学物质农药、化肥、激素(植、动物生长调节剂)以及饲料添加剂等。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农用化学物质的用量急剧增加,再加上不少生产者缺乏应有的农技知识,违规使用国家明文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或其它化学品,而且不注意安全间隔期和最高标准,所以毒素残留经常成为农产品威胁人类健康的隐患。如农药超标的农产品、化学激素催熟的蔬菜水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远远高于安全指标系数的蔬菜、“富含”瘦肉精的猪肉、有促肥避孕药残留的鳝鱼和甲鱼、有抗生素残留的大闸蟹等等。
2.2 食品生产环境受污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加剧,农业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工业三废的排放成为农业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工业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非金属如氟化物及硫化物等)、水源污染(包括地下水和地面水)和大气污染(包括有害气体或大气沉降)。全国因工业生产而造成的土壤、农业水源、大气污染的现象很多。
2.3 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及假冒伪劣食品影响食品安全
在利益的驱动下,近年来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造成食品的安全质量问题严重,有些生产者故意使用劣质原料,在食品中掺假使假,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用病死畜禽肉加工熟食肉制品、用工业酒精勾对成白酒、用工业皮革残品生产假奶粉、用毛发生产酱油、粗制滥造饮料和冷食品水果表面用染料涂色,等等,所有这些食品安全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危机公关安全。2008年9月媒体曝光了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造成四个婴儿因肾功能受损而死亡,超过53000名婴幼儿患病"同时,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己经蔓延到了22家乳制品企业,其中不乏像蒙牛、伊利等国人皆知的名牌产品。
2.4 食品生产卫生条件不达标
部分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达不到规定的卫生要求,原材料污染严重,生产过程中灭菌不彻底,储存条件不当,食品加工中天然有害物未完全消除,引起的食源性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出国家强制标准的规定,甚至导致有些产品被致病菌污染,食用这些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食品,能引起食源性疾病。比如,土豆、青番茄中的龙葵碱,生四季豆中的皂试和血球凝集素,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的秋水仙碱等,加工中处理不彻底易引起食物中毒"另外,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油炸类食品在加工中油温过高,食用油多次重复利用,都能导致成品中过氧化值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过量食用这种食品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2.5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
建国以来,我国食品法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法律与法规的完整性、协调性与严密性仍然欠缺,尤其是《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之前,我国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长久以来依据《食品卫生法》来规范,直到2009颁布实施了《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我国保障食品安全的法规体系才开始完善。由于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的商品检测体系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及手段,造成了不仅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不能及时检出,而且销售渠道混乱,假冒伪劣问题严重。对于散装食品,卫生部出台的《散装食品管理办法》只适用于超市和商场等,而对于集贸市场和餐饮业并未作出规定。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巫待调整和完善。
3 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性的对策
3.1 严格监控生产过程
食品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应当科学合理,并制定生产工艺操作规程。严禁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非食用性原料进行生产,而且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或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质检部门应加强对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检测,随时掌握关键控制点的质量状况,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情况及其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现象应及时向质量主管部门汇报。
3.2 治理和监控食品生产企业的环境
食品生产企业的环境对于食品很重要,源产品(如农产品)经常受到工业三废的严重污染,致使产品质量不合格、产量大幅度降低。因此,相关部门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对于这些高污染企业要严格治理,保证源产品的生产不受到影响或者影响在一定允许的程度范围之内。食品生产企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于自己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生产环境都要保持高度的重视。
3.3 完善食品企业安全体系
完善食品企业的安全体系不仅仅是要求企业通过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企业应该首先提高整体的食品安全意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能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而使用一些劣质原材料或是在生产过程中指示员工使用过量食品添加剂;中层管理人员要把好产品质量关,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反映。而不是隐瞒不报。生产人员要严格按照生产守则进行,减少生产过程的质量问题。企业要落实全员责任制,在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把好质量关,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流程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好相关记录。一旦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可以根据记录很快找到根源,并采取相应措施。
3.4 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劳动力是生产第一要素,在食品企业中,生产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管理,因此企业要重视人员队伍建设。食品企业在选拔人才之初就应该考察应聘人员是否有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在招聘之初就降低质量安全的人员隐患。要做好员工培训,特别是管理人员,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培训。并且严格规范那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质量检验检测技术和知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员工的绩效考核可以从工作态度、行为、业绩和能力等方面制定考核依据,对那些表现比较突出的员工给以一定的奖励,使员工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并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消除人为的质量隐患。
3.5 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法律法规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建立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依据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专家库。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标准的比较研究,推进国内认证机构的优化和国内外认证互认,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的规定和实施措施。进一步加大食品市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管力度,通过多部门执法,从产地、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负责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
参考文献:
[1]杨洁彬.食品安全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任晓杰.中国食品安全行政监督管理体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张晶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07.
[4]王瑞军,吴泽柱.浅析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J].农产品加工,2011.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