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影响交通安全的交通环境因素:道路条件、噪声和天气条件、法律法规、交通安全教育
14、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道路线形要素的景观协调、道路与道路沿线的景观协调、道路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协调。
15、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指发生事故的有关车辆、人员、牲畜及其他事物、痕迹、物 证所共同占有的时间和空间。要素:时间、地点、人、车、物。
事故现场分类:原始、变动、伪造、逃逸、恢复现场。
16、现场勘查的含义:指道路交通事故勘查人员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对事故现场进行实地勘验的调查,并将得到的结果完整、准确的记录下来。
现场勘查的内容:时间调查、空间调查、当事人身心调查、后果调查、车辆与周围环境调查。现场勘查程序:事故报告记录→尽快赶赴现场→{现场保护和采取应急措施→现场勘察→拆除现场
现场勘查笔录:是交通警察在事故现场依法制作的记录现场勘查内容、过程和现场发现提取证据情况的法律文书。
事故处理程序:立案→事故调查→事故认定→处罚执行→损害赔偿调解→简易程序。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是以事故现场上的车辆损坏情况、停止状态、人员伤害情况和各种形式的痕迹等为依据,应用数学、力学和工程学原理、对事故发生的全部经过作出推断的过程,属定量分析方法。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与意义:主要是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事故的重点或典型类型和形态,提出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汽车安全设计、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措施。它不但可以为交警部门快速、准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避免道路交通事故和减轻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理论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的内容:事故过程分析、碰撞点确定、碰撞形态分析和事故现场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指标:绝对指标(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相对指标(可分为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
事故多发地点:也称危险路段或危险路口,在统计周期内,如果某个路段的事故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相似路段,或超过某一规定的数值时,则该地点即为事故多发地点。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事故总量指标(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率指标(事故强度、交通个体事故率、事故严重度)、安全管理水平指标(管理动态水平、管理改善水平、管理差异水)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的目的(为了掌握道路交通事故的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效的控制各影响因素,达到较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目的) 作用:预测道路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对策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供依据;预测道路交通事故的变化特点,为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和交通法规提供依据;预测道路交通事故的近期状态特征,为制定合理的交通安全管理目标提供依据。 意义:是交通安全决策的前提,对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有重要意义。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分三阶段:设计过程、建模过程、评价过程。
道路交通安全审计:指客观审计现有道路、规划道路、交通工程及与道路使用者相关的工程。
道路交通安全审计的目的和意义:有针对性的消除安全隐患;更全面的分析安全影响因素;有效的扩展道路的安全空间和“宽容度”
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措施: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树立路权观念,提倡交通道德;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形式:标语、口号、广播、电视、网络和报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建立交通急救和救援服务体系;建立并且大力发展ITS;
道路交通安全设计与交通设计的关系: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是在道路交通设计与运营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道路交通安全设计内容包括对路线平、纵、横、平交、立交、跨线立交桥位置和基础形式、标志标线及线外工程等设计内容的审查,并作出交通安全评价,业主根据审查意见要求设计部门作出完全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标准的设计文件。道路交通安全设计不仅贯穿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而且还要在项目建设阶段、道路试运行阶段进行审查,以确保向使用者提供有安全保障的道路。
护栏的功能:阻止车辆越出路外,保护路外建筑物的安全、确保行人免受重大伤害,同时阻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 使车辆恢复到正常行驶方向; 护栏应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使汽车在失控与护栏发生碰撞时,对驾驶员和乘客的伤害最小; 护栏应能诱导驾驶员视线,能预示有关道路的轮廓及前进方向的线形,增加行车的安全性,使道路更加美观; 能防止汽车与路侧或中央分隔带内的桥墩、标志等结构物碰撞。
事故紧急救援:指在统一管理下,利用公安内部资源及社会资源,以最快的反映速度进行伤员救治,设施抢修、故障排除、交通恢复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