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⑤溺水者经现场急救处理,在呼吸心跳恢复后,立即送往附近医院。
⑥在送医院途中,仍需不停地对溺水者作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以便于医生抢救。
(13)地震。
①地震前动物预兆。
这首民谣是群众在长期预测地震中的总结,细读一下,对观察地震是有极大好处的。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②地震时应携带什么东西?
首先应带水、干粮,急救药品、贵重物品,照明手电,换洗衣服、卫生用品,有婴儿的家庭要带奶粉、尿布以及防潮湿的雨布和雨伞等。这些东西平时或接到地震预报后,立即准备好。经验证明,平时有准备的家庭,能安全度过灾害期。平时家人商定好地震时预防措施,联系方式,携带什么东西都应有详细安排,以备灾时之需。
③地震时应怎么办?
立即关闭电源、火源。
住平房者速跳出房间到比较宽广的地方,住楼房者可躲在桌子下面或有支撑和管道多的室内。
头部最好顶安全帽、塑料盆等,以便保护头部。
不要靠近狭窄的夹道、壕沟,峭壁和岸边等危险地方。
居住在海边的居民要防海啸,防止海水倒流的水灾。
居住近山者,要警惕山崩和泥石流的发生。
跑散时不要过度惊慌,要有条不紊。
注意余震,但不要听信谣言。
以下是教师经常用到的救护知识,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和必备的传授给学生,例如人工呼吸等。
1.人工呼吸
(1)做人工呼吸须具备的条件。
①患者呼吸道畅通,空气容易出入。
②解开患者衣扣,防止胸部受压,使其肺部伸缩自如。
③操作适当,不能造成肋骨损伤。
④每次压挤胸或背时,不能少于1/2的正常气体交换量。
⑤必须保持足够时间,只要病人还有一线希望,就不可随意放弃人工呼吸。
(2)进行人工呼吸前应注意事项。
①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泥、痰、呕吐物等,如有假牙亦应取出,以免假牙脱落坠入气管。
②解开病人衣领、内衣、裤带、乳罩,以免胸廓受压。
③仰卧人工呼吸时必须拉出患者舌头,以免舌头后缩阻塞呼吸。
④检查患者胸、背部有无外伤和骨折,女性有无身孕,如有,应选择适当姿势,防止造成新的伤害。
⑤除房屋倒塌或患者处于有毒气体环境外,一般应就地做人工呼吸,尽量少搬动。
(3)人工呼吸的常用方法。
病人应置于仰卧位,急救者跪在患者身旁(或取合适姿势),先用一手捏住患者的下巴,把下巴提起,另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子,不使其漏气。进行人工呼吸者,在进行前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嘴贴紧病人的嘴,吹气入口;同时观察病人胸部是否高起;吹完气后嘴即离开,让病人把肺内的气“呼”出。最初吹的5
~10
口气要快些,以后则不必过快,只要看到患者高起的胸部下落,表示肺内的气体已排出时,接着吹下一口气,就可以了。如此往复不止地操作,直到病人恢复自动呼吸或真正确诊死亡为止。每次吹气用力不可过大,以免患者肺泡破裂;也不可过小,以免进气不足,达不到救治目的。
2.创伤止血
(1)小伤口止血法。
只需用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盖上消毒纱布、棉垫,再用绷带加压缠绕即可。在紧急情况下,任何清洁而合适的东西都可临时借用做止血包扎,如手帕、毛巾、布条等,将血止住后送医院处理伤口。
(2)静脉出血止血法。
除上述包扎止血方法外,还需压迫伤口止血。用手或其他物体在包扎伤口上方的敷料上施以压力,使血管压扁,血流变慢,血凝块易于形成。这种压力必须持续
5~15分钟才可奏效。较深的部位如腋下、大腿根部可将纱布填塞进伤口再加压包扎。将受伤部位抬高也有利静脉出血的止血。
(3)动脉出血止血法。
①指压法。方便及时,但需位置准确。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上方,用力压住血管,阻止血流。经过指压20~30
分钟出血不停止,就应改用止血带止血法或其他方法止血。
②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急救。这种方法止血最有效,但容易损伤肢体,影响后期修复。方法是,上止血带前抬高患肢1~2分钟,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如上臂或大腿的上1/3处,先用毛巾或棉垫包扎皮肤,然后将止血带拉长拉紧缠绕在毛巾等物外面,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最多绕两圈,以出血停止为宜。止血带最好用有弹性的橡胶管。严禁使用铁丝、电线等代做止血带。上好止血带,在上面做明显的标记,写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30~50分钟放松一次止血带,每次2~5分钟,此时用局部压迫法止血,再次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应上下稍加移动,减少皮肤损伤。放松止血带时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不多,可改用其他方法止血,以免压迫血管时间过长,造成肢体坏死。动脉出血经初步止血后必须尽快送医院手术治疗。
4.骨折固定
当发生骨折事故之后,为了使断骨不再加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便于医生的诊治,在运送患者去医院的途中,应进行必要的固定。
(1)肱骨骨折固定法:患者手臂呈屈肘状,用两块夹板固定,一块放于上臂内侧,另一块放在外侧,用绷带固定。如只有一块夹板,则夹板放在外侧加以固定,用三角巾悬吊伤肢。
(2)大腿骨折固定法:将伤腿拉直,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过脚跟。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
(3)脊柱骨折固定法:严禁乱加搬动,应轻巧平稳地在保持脊柱安定状况下,移至硬板担架上,用三角巾固定后,及早转运。切勿扶持患者走动,或躺在软担架上,这样会使脊柱骨折加重,可能引起终生截瘫。
但在进行骨折固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第一,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和消毒包扎伤口,然后固定骨折。如有休克,同时进行抢救。
第二,对于大腿、小腿和脊椎骨折,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患者。
第三,固定力求稳妥牢固,要固定骨折的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
第四,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弯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5.包扎
(1)打好绷带的要领是不要过紧,也不能过松。不然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良或松得固定不住纱布。如果没经验,打好绷带后,看看身体远端有没有变凉,有没有浮肿等情况。
(2)打结时,不要在伤口上方,也不要在身体背后,免得睡觉时压住不舒服。
(3)在没有绷带而必须急救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单(撕成窄条)、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扎。
6.急救用品代用法
各种急性病症的发生,谁也很难预料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就是平时准备了家庭急救箱,但也不能把它随身带到发生事故的现场,下面介绍一下急救用品的代用法,使之在应急时派上用场。
(1)长筒袜子:不管穿在身上的还是旧的,均可在应急时作绷带用。
(2)领带:骨折时可以作固定夹板用或作止血带用。
(3)浴巾:上肢骨折时可作三角巾用。
(4)手帕:用电熨斗充分熨烫后可作消毒纱布用。
(5)手帕、手巾:出血时可用作止血,也可作冷湿敷用。
(6)杂志、尺子、厚包装纸、伞、手杖均能在骨折时作夹板用。
但是需要注意:第一,乘坐汽车发生事故时,用坐罩止血是不干净的,为了防止感染,车内应常备急救箱,以防万一。第二,不管用什么物品来替代止血带止血,都应在替代品上标明止血的时间,每隔40分钟放松一次。因为采用这种方法止血后,如不定时放松止血带,会引起远端坏死,甚至必须截肢。第三,当用木棒、裁尺、木板、手杖、厚杂志等代用品当夹板用时,其外边最好再用毛巾之类包衬一下,使患部得到充分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