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最常用的管理手段之一。通常的安全检查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对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或者企业自己组织人员进行自查自纠。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安全检查不计其数,对一些高危行业来说,甚至是天天查、月月查,“地毯式”、“拉网式”、“轰炸式”轮番上阵,表面上看,提出了很多问题,整改了很多隐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实不然,全国各地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还很多,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然是很大的数字全国的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为什么大小检查不断,但生产经营单位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呢?笔者认为这与各类安全生产检查不彻底或存在死角有着必然的联系,安全检查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如何真正做好安全检查工作,让安全检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
影响因素(2)
1.检查人员的责任心
检查人员有没有责任心,责任心如何,直接影响安全检查的效果。如今一些安全检查人员对各单位的安全检查只是走走过场,摆摆形式,并不能真正本着对职工生命负责,对企业、对国家的财产安全负责的态度去认真检查存在的隐患,而是走马观花,对问题视而不见。尤其是安全与经济利益息息相关,真刀真枪抓安全往往要触犯地方或某些人的利益,有的安检人员畏惧打击报复,害怕得罪人,更害怕触犯了上级领导的意愿而断了自己的前途,所以没有勇气坚持原则,导致有些安全检查变成了花架子。一团和气的结果是给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播下繁衍生息的种子。
2.检查人员专业组成情况
有时候安检人员的责任心都不错,都是勇于坚持原则、敢于硬碰硬的好同志。但有一些安全检查由于没有专门的安全检查机构配备相应的安检人员,而是临时从各生产企业抽调人员组成。这些临时组成的安检队伍所学专业各不相同,对不是自己从事的行业的情况自然不是很熟悉。在安检过程中,面对陌生行业,纵然他们都有着火眼金睛,无奈隔行如隔山,真正检查起来也只能是雾里看花,人云亦云,说不到点子上,难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对于隐患的排除是隔靴搔痒,无何效果。
3.安全检查的计划性
在企业中,一般的安全检查都是有计划的安全检查,上级机构或管理部门在前来检查这前的半个月或一个月,就早早地给检查对象发去了通知,告知检查的内容和重点;被检查单位接到通知后,往往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该整改的整改,该打扫的打扫。对一些规范的生产企业来说,接到通知后至少也要开展自查自纠的检查,把明显的隐患扫除。而对于那些不合规范的生产企业来说,这样的安全检查就等于事前通知生产单位把生产现场粉饰好,检查人员要看的资料都准备好,再把环境卫生打扫好,心安理得地迎接检查团的光临。等检查一结束,检查人员前脚刚走,生产单位后脚就恢复原样。这就好比告诉考生具体考题的考试,其分数必然是大打折扣的,甚至是完全虚假的。偏偏我们眼下的安检还是喜欢玩这类游戏,对一些只重经济效益而大胆包天的业主来说,这样的检查是正中下怀。风头一过,该怎样还怎样,这就为大量的安全隐患死里逃生大开方便之门,也是各类安全事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重要原因。
4.安全检查的科学性
在各类安全检查中,,细心观察会发现,每一次的安全检查都是一个模式。
从检查内容到检查形式都没有什么改变,更谈不上科学筹划,系统安排了。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随着生产单位所处的环境不同,安全隐患也呈现出更多的复杂性,用老一套有时是无效的。在提倡科学、现代、高效的生产生活中,安全检查方法的与时俱进就显得很重要。用科学、现代的管理观念和方法武装安检是大势所趋,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