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案例形式,通过宣传各类生动具体的案例,使广大职工知道注意什么、预防什么、不去做什么、不准干什么,有了情况如何处置,有了问题如何解决,有了苗头如何消除,更重要的一是在案例中找出漏洞,找出管理工作中的弱点,找出自身素质上的差距,得到全面教育和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二是通过案例本身找出预防事故上的弱点和不足,举一反三,把本单位的各项安全工作做好,把职工安全事故预防的能力提高。
4、安全工作要有创新。
安全工作创新是安全管理系统内部整合力的源泉,是指把系统中各种要素资源进行有效的内在变革,从而提高其内在素质,确保社会经济能够安全、高效、有序运行的能力。安全工作创新主要体现在安全制度创新、安全技术创新、安全技能培训创新及安全文化创新方面,确保安全管理规制效果。激发并调动安全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防范安全事故风险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和规范,从制度上加强安全工作创新建设,增强安全管理控制力。
安全技能培训创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行为,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感,是防范控制安全事故风险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安全技能培训创新,使创新的技能和意识能够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提高,从整体上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激发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消除职工在安全生产上的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确实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从而为保障安全奠定良好基础,使安全管理控制有效。
安全文化创新。“思想控制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安全文化建设以提高人的安全思想、意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期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和安全价值的认知,使全体员工在安全观念、目标、行为准则方面保持一致,形成心理认同的整体力量,就会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规范等功能。安全管理创新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孤立地只重视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创新力。只有充分发挥各个部分之间的协作效应,才能从整体上形成有效的创新力,及时纠正并弥补控制力不足的状况,实现安全管理。
5、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及有效使用。
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设备老化。生产组织的技术支撑与投入严重不足,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直接原因。安全事故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技术风险。一方面,在竞争力低下,生产组织是无法充分的满足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的,不会为安全生产进行长期技术设备投资,反而会尽量压缩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对落后、老化设备不会及时进行淘汰更新,以高风险的运行环境和匮乏的安全保障来谋取高额利润,生产事故的发生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工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危险源”和“安全隐患”也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实施安全管理控制就需要具有相应的技术含量。因此,不增加安全投入、不更新技术装备势必会造成管理水平低下,最终导致安全事故失控。企业安全资金的投入是公司生产活动的必备资金;是创造效益的保证。有的设备严重落后,甚至锈蚀不堪、严重变形,存在隐患,未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而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在新、改、扩建工程中虽有“安全工作的四同时”,但未经验收,强行使用,为生产过程中埋下安全隐患,事故迟早要发生。
6、职工的安全素质、自我防护意识有待提高。
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搞好对人的管理关键是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即使采取了新进职工“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可是教育内容都是公式化、简单化、陈旧化,员工的素质达不到预期提高的目的。有的现场管理人员自身都不甚了解标准、规范、法律和法规,如何教育职工?因此,现场管理员违章指挥,下面的职工违章操作,“三不伤害”怎能实现?因此,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的高低对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相对匮乏的传统产业工人,都在为生存而奋斗,同时,生产组织也不愿意为他们的安全技术和文化水平的教育培训支付安全成本,导致作业人员素质低下,安全管理难度加大,违规违章作业比比皆是,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总而言之,安全事故预防工作要贯穿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始终,全体干部职工应当做到时时、处处、事事都不能马虎,切实把“安全”这根“弦”绷紧,认真地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是事关企业全面建设的大事,必须主动预防,积极预防,突出重点,把安全事故预防抓紧、抓细、抓好、抓实,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