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呼吸系统。一次吸人某些气体会引起窒息,长期吸人刺激性气体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炎症,出现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吸人大量刺激性气体会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变,如化学性肺水肿和肺炎。
3.血液系统。许多毒物对血液系统能够造成损害,根据不同的毒性作用,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溶血、高铁血红蛋白以及白血病等。铅会引起低血色素贫血,苯及三硝基甲苯等毒物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会使组织缺氧。
4.消化系统。毒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多种多样。汞盐、砷等毒物大量经口进入时,会导致腹痛、恶心、呕吐与出血性肠胃炎。铅及铊中毒时,会出现剧烈的持续性的腹绞痛,并有口腔溃疡、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等症状。长期吸入酸雾,牙釉质破坏脱落,称为酸蚀症。吸人大量氟气,牙齿上出现棕色斑点,牙质脆弱,称为氟斑牙。许多损害肝脏的毒物,如四氯化碳、溴苯、三硝基甲苯等,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病。
5.泌尿系统。汞、铀、砷化氢、乙二醇等会引起中毒性肾病。如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管综合征等。
6.其他。工业毒物还会引起皮肤、眼睛、骨骼病变,许多化学物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毛囊炎。接触铬、铍的工人皮肤易发生溃疡,如长期接触焦油、沥青、砷等可能引起皮肤黑变病甚至诱发皮肤癌。酸、碱等腐蚀性化学物质会引起刺激性眼炎严重的导致化学性灼伤。溴甲烷、有机汞、甲醇等中毒会发生视神经萎缩,以至失明。
(四)应急救援的组织管理要求
1.企业应建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按照预防为主,自救在先,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途径,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时,尽力减少事故损失,降低危害程度的措施。各种预防措施都必须建立者任制,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
2.企业应成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企业领导及公司办公室、生产、安全、保卫、医疗等部门领导组成。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企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3.凡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都应根据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重大化学事故建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网络体系。
4.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做好日常演练工作。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5.指挥部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应急行动;向上级汇报并向相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6.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救援专业队。
(1)防化专业队组织查清毒气泄漏源,实施紧急处理措施;抢救中毒人员,及时送往现场医疗救护队或医院;保证防护器具供应,指导现场人员疏散。
(2)治安专业队负责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保护现场;疏通道路,组织危险区内人员撤离。
(3)消防专业队负责及时扑灭火灾,组织实施喷淋等措施,降低物料温度和毒物扩散浓度。
(4)通信、医疗、交通后勤专业队负责保证现场指挥通信联络畅通,在现场开设救护所,保证救护药品和器材的供应,提供各专业队执行任务的运输保证,运送现场疏散人员及急需物资。
(5)抢险抢修专业队组织专业人员进入现场抢险抢修,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为及时恢复生产做好准备。7.企业应根据事故救援需要,将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护、通信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齐全。平时安排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8.发生化学灾害事故的单位必须积极组织职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事故,同时应快速、准确地将毒气物质、泄漏部位、原因、泄漏量等情况逐级上报,并报警。一般事故,由车间发布,若车间领导不在现场,由单位调度发布;重大事故,由单位调度室(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特大事故,由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
9.凡发生重大事故,单位调度室必须迅速电告企业总调度室,讲清事故灾情等级。企业总调度室得到确切重大化学事故时,应立即发出警报,以引起全体职工、相邻单位及周围居民的密切注意,随时做好防范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10.根据事故发生的地点、级别和当时气象条件,确定现场指挥中心的位置、集中地点、疏散方向,必须做到安全可靠并设有备用位置。11.抢险抢修人员应根据事先拟定的方案,在做好安全措施和个人防护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法及时排除险情。12.救护人员要迅速赶赴现场,发现伤员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如发生化学灼伤,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发生人员中毒应注射特效解毒剂或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然后再转送医院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