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目前的职业健康监测方法是对作业现场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时、定点取样检测。由于生产现场风向、温度、湿度、泄漏部位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以及现场作业员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方式、频次无法准确确定等原因,定时、定点监测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员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情况,因此,需要探索一种对员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有效的动态监测方法,获取现场作业员工接触毒物的真实数据,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切实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危害因素
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包括化学物质、噪声以及粉尘等。接触粉尘的工种主要包括催化剂装卸、白土装卸以及电气焊等,一般为间歇式作业,可以通过设置防护设施达到预防职业病的要求。预防噪声危害一般通过在设计阶段选择低噪声设备,以及配备防护设施来实现。
石化企业中最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化学物质,包括汽油、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氢、氨、氯乙烯、苯、甲苯、二甲苯等,每种化学物质的危害途径和影响都不同。氯气、氨、硫化氢有刺激性气味,员工能保持警惕,但苯无色且具有特殊芳香气味,员工容易麻痹大意。因此,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苯类化学物质接触工人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和分析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职业危害。
监测范围与方法
根据原有的职业卫生监测数据,筛选出在炼油厂和乙烯厂接触苯类化学物质较为频繁的11个车间或装置中的100人作为监测对象。其中,炼油厂52人,包括销售车间5人、化验厂6人、润滑油车间21人、芳烃车间20人;乙烯厂48人,包括中心化验室油品分析室11人、乙烯裂解装置10人、乙烯车间16人、乙烯急冷装置2人、碳四车间6人、乙烯销售车间2人、乙烯顺丁橡胶装置1人。以上车间均采取3班倒工作制,每个车间所有人员的工作内容,接触苯的时间、强度及频率基本相同。2006年5月18-20日,北京泰索安全科技公司与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共同完成了这100个样本苯蒸气浓度的采样工作。
采样选用TM3520型有机蒸气采样器,使用扩散式采样器采样的优点是无需员工操作,采样器随身携带方便,可以对员工日常工作进行真实的连续监控,适合大面积作业场所监控,检测数据避免了人为误差,而且费用低廉等。通过为员工配备TM3520型有机蒸气采样器,收集他们接触苯类化学物质的8h连续监测数据,计算出8h时间统计加权平均值(TWA),并进行系统分析。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给出TWA、15min时间统计加权平均值的短期暴露水平(STEL)和最高容许浓度(MAC)3个指标来检验作业场所苯浓度超标情况。由于所选员工样本的工作内容,接触苯的时间、强度及频率基本相同,因此,此次研究选用TWA作指标,分析作业场所中苯蒸气对员工的职业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