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推行“一体化”管理体系 提升监理公司安全管理水平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四)加强危险源识别工作,推动体系深入运行 危险源识别(或叫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是在概念上稍有差异。在QHSE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全公司,特别是现场监理岗位、司机岗位的危害开展了初步的识别,列出了重大危害并进行重点控制。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对所有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与控制,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入、更细致地进行危险源识别工作。2005年6月份,根据体系内审和认证要求,公司组织体系覆盖范围内的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监理部进行了新一轮全面的阶段性危险源识别工作,重点对现场监理交通、意外伤害、自然灾害、放火、传染病、监理过程、储运等环节进行识别,同时要求包括可能引发事故的住所、重要的档案资料室、办公等场所进行识别。对于体系建立初期未开展过危险源识别的部门(如公司子公司等),专门开办了一期危险源识别培训班,对处室人员进行识别方法培训,要求他们编制出识别计划,明确识别方法,而后开展识别工作。本轮危险源识别工作共做了98项危害识别,其中识别出重大危险源4项,对其中需立项整改的1项重大危险源制定了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逐项落实整改。

  (五)开展体系审核、评审,确保体系持续改进 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如何必须通过审核和评审来验证,也只有通过审核和评审,才能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改进措施,促进体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公司每年5月份开始,组织了年度体系内审,按照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要素要求对各部门进行了全面审核,通过检查和考核,更好地督促相关单位做好各项工作,对本部门的管理进行一次彻底的审视,暴露问题和不足,以便采取改进措施。9月份,公司管理体系进行了年度管理评审,各部门对体系工作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体系的进一步发展。2004年10月和2005年9月份,北京中设认证中心对我公司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审核和监督审核,两年来经过审核,认为我公司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实施总体有效,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公司QHSE “一体化”管理体系已建成并有效运行。

二、推行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初见成效 自一体化管理体系实施以来,公司所制定的年度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指标均实现良好,顾客对公司的监理服务质量满意,安全生产、行车以及人身健康安全有序可控,环境污染程度大大降低,均实现了安全无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事件发生率为零。从而有效的减少事故、伤亡、职业病和财产的损失,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环境保护,改善了公司的社会形象,塑造绿色企业文化,提高信誉和知名度。表明“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具体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在体系建立运行过程中,从公司”一把手”、主管领导、各专业职能部室负责人、各个项目监理部到监理组的操作人员,开展了多层次、全员的体系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基本实现了全员了解体系知识、全员参与体系工作、共同奋斗于健康安全环保目标。仅2005年一年,公司就举办了相关讲座10多次,培训100余人次。可以说,在“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运行中开展的培训,是公司历史上开展的最为广泛、最为深入的安全教育培训。员工在乘车时自觉系好安全带、提醒司机不要开快车;进入有危险的作业区检查工作,首先查安全、查警示、查监护;现场安全检查工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自觉履行安全监督责任,保证管道施工生产在安全条件下进行。

  (二)开展了全方位危险源识别,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危险源识别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是一体化管理体系工作的基础。在体系的建立运行过程中,公司以危险源识别作为体系建立运行的核心,深入到监理现场一线、管理岗位、操作岗位,发动全员认真分析监理工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各基层单位对本单位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了识别,并针对识别结果制订了“监理部岗位危害分析模板”和“危害作业确认单”,要求职工在工作前进行签字确认,从而使大家对以前习以为常的风险提高了认识,引起了警觉,自觉落实措施确保安全作业。

  (三)开展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估,增强了职工的执法守法意识。 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发动相关职能部门收集国家、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规定,在进行了归类、识别的基础上,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各负其责,协调行动,提高了效率。同时,建立起法律法规的识别、更新管理程序。公司将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刊登在内部信息网上,便于有关单位和职工索取、使用。结合管道局今年安全环保基础工作年工作重点,公司组织安全法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学习,对安全生产监理责任有了清楚认识,收集和下发河北省安全监理实施细则,通过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估,使干部职工建立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程序,增强了执法守法意识。

  (四)进一步规范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规范了重要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对动火、进设备作业、高处作业等重要直接作业环节,实行施工前,要求相关方(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危险源识别,制定控制措施;严格实行作业许可证制度,规范和强化了重要直接作业环节的现场监督管理。二是规范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所有要害部位、重大危险作业都制定了应急预案并规定了演练要求。三是规范了对承包商的管理。重视对承包商的资质认证,规定对承包商进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现场情况、作业环境潜在的危险源和应急措施实行交底,并对承包商现场作业进行检查监督,大大提高了建设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五)树立了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等管理理念,建立了持续改进的机制管理体系涵盖了“健康”管理,同时体系还强调领导承诺和责任,强调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严格规范的考核,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识别”为核心要素,注重通过危险源识别,事前将风险化解,改变了传统管理被动的“事故管理”做法。管理体系标准基于一个科学的框架,即PDCA模型,通过定期审核、评审不断发现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实现管理体系的逐步改善和提高。当然,公司的QHSE “一体化”管理体系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体系文件系统方面,还是在职工安全意识、危险源识别、相关方管理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