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矿山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而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就是开展技术工作、技术管理及技术革新的生力军。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只有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才能适应矿山企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起到科学技术指导安全生产的作用。
技术管理及革新应用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矿山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矿山生产中某个环节或某些人员操作失误或疏忽造成的,而技术管理上出现漏洞或者技术管理不到位,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引进、改进及革新生产技术,对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我仅从以下几点浅显的谈谈技术管理及革新。
技术管理是矿山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矿山生产活动的全过程,矿山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矿山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矿山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而矿山生产的过程十分复杂,环节众多,要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矿山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到矿山生产管理全过程中去,指导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技术管理关系到制定合理的开拓开采设计方案、《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完善等工作直接影响着矿山的安全生产。《作业规程》是基础文件,具有指导性、针对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它规定了操作中的具体做法,是技术管理的具体体现。它的内容除了对系统和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劳动组织有详细明确的说明以外,还应有针对性很强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果地质条件和工程内容发生变化时,还应及时制定补充措施。目前,在《作业规程》的编写、审批、贯彻、执行方面,存在着以下几面的问题值得重视。有的《作业规程》写得较为笼统,欠具体化。有的施工单位为了怕承担事故责任,便要求将《作业规程》写得面面俱到,把一些没有实际内容根本无一点针对性的东西统统罗列进去,甚至原封不动地把《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也抄了进去。而且每发生一次事故,增加一些所谓针对性的内容,你有你的针对性标准,我有我的针对性标准,众说纷纭,这样发展下去《作业规程》会成什么样子?但对此作法似乎是谁也没有理由反对或改变,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在编写《作业规程》时安全系数多大比较合适是值得研究的,安全系数过小,会出现工人按《作业规程》作业也可能发生事故;若安全系数过大,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易使工人产生错觉,甚至认为不按要求做也不会发生事故。久而久之,造成工作上习惯性违章,同样会发生事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一部分人的不负责外,在编制《作业规程》时,技术管理的不规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使《作业规程》更合理、更科学,就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管理是排查治理矿山事故隐患的有效手段,作为非煤矿山,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些自然灾害及其它机电运输等方面不安全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酿成故障或事故,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何种条件的矿山,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排查事故隐患,全面认识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明确安全上的工作要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安排治理隐患工程,才能为预防事故奠定基础。隐患与事故密切相关,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隐患列为重大隐患,要重点治理。其它隐患列为一般隐患,一般隐患是动态的,暂时影响较小,但是,如果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对长期性隐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和工程来加以治理,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短期性隐患应作为现场排查治理的重点。在排查事故隐患时,要依靠技术手段对地质条件、生产环节、开采状况等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科学的依据,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 矿山安全状况不佳,除了受制于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以外,还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矿山职工的综合素质等有很大关系。要实现矿山安全的根本好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方法,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矿山职工的综合素质,尽量降低劳动强度,努力改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使矿山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不能因为没有直接经济效益而被忽略。相当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问题,应注意在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中发挥良好作用。技术上创新与改进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较多。由于矿山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许多先进的新工艺将逐步改进和代替现有的工艺,工艺的引进及革新,这些新工艺需要技术员去学习并尽快熟练掌握其工艺流程、技术要求。
将上述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是原有的部分做法和经验不能使用了,必须重新探索方法和总结新经验;二是有些要突破原有的规定,即所谓“突破禁区”,在技术上有很大风险。在技术工作中敢于创新,但对创新工作采取简单从事不顾及安全后果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慎重对待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循序渐进地进行试验。鉴于矿山基础理论知识较薄弱、试验和测试手段欠缺、信息资料不足的状况,提倡矿山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搞好产、学、研结合,开展技术攻关,使科研成果尽快在现场推广使用,以促进矿山安全生产。
建立健全和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是矿山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已经说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有效的技术管理体系。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盲目性,也必然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组织上充实技术管理人员,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部分矿山经济效益较差,外部经济市场的诱惑等影响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离开矿山向其它行业流动。其次,技术工作责任较大,而得到的待遇偏低,也影响了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致使有些工程技术人员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不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技术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甚至存在干好干差一个样情形,因而使广大职工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创新的热情。这些问题若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就能使广大矿山职工热爱矿山,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则肯定会对安全生产作出较大贡献。
总之,在矿山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稳定矿山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及革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矿山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