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反“三违”工作的八项举措

作者:李争峰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2月19日

  四、 班组作为主阵地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既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反“三违”的主要阵地。要真正使“三违”销声匿迹,抓好对班组的管理无疑是重中之重。

  一是抓好日常安全意识教育。针对“违章不一定出事故”的侥幸心里,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危害性,启发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自查自纠,自我揭露,同时查纠身边的不安全行为和事故隐患,从“本身无违章”到“身边无事故”。

  二是抓好岗位培训。让职工掌握作业标准、操作技能、设备故障处理技能、消防知识和规章制度,向先进技术水平挑战,做到“四比”(比爱岗敬业态度、比职业技术水平、比实际操作能力、比安全作业标准),“三不”(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五、 现场纠查要到位

  现场是生产的场所、是职工生产活动与安全活动交织的地方,也是易发生“三违”、出现伤亡事故的源地,狠抓现场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任何生产和工作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明或暗地存在着“三违”现象,要抓好现场安全管理,安监人员就要经常深入现场,在第一线查“三违”疏而不漏,纠违章铁面无私,抓防范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把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纠查要做到严、细、准、快。

  六、 习惯养成最重要

  企业从落实岗位操作标准化入手,在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上下功夫,从应知应会、应该干到什么程度、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对每个员工做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有标准、有要求、有规范。加强基本功和习惯养成训练,就是要让岗位员工了解生产施工流程和工序,清楚上下工序的安全要求,掌握与本岗位相关的技术标准,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除了需要对不安全行为乃至养成习惯的主观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矫正措施,克服不良习惯外,还要实行“末位淘汰制”,促使职工养成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使原来违章蛮干的“不放心人”,不仅自己不再违章作业,而且还带头制止别人违章作业,成为安全生产的带头人。

  七、奖惩机制不可少

  建立健全反“三违”工作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奖惩机制。对反“三违”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集体和领导者、管理者、一线工作者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让这些在反“三违”工作方面付出努力的单位和个人在精神上获荣誉、在经济上得实惠。对因领导不重视不支持,管理人员失职失误,直接作业人违法违章造成的责任事故要严肃处理,从重处罚,绝不能讲资历、论关系、顾情面,要做到“规章面前人人平等”,干部职工一视同仁,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谨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做到责任分清、功过分明、奖罚严明,充分发挥好奖罚和杠杆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八、全员参与作保证

  搞好安全为了职工,依靠职工搞好安全。笔者在管理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把职工的安全行为建立在遵章守法、按章作业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三违”行为,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为了提高广大员工的守法自觉性,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监督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企业必须把按章操作、遵章守法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要把按章指挥、按章作业、遵章守法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