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对查出的不安全隐患,要按“三定四不推”的原则处理。三定是:定解决问题的负责人,定整改措施和费用,定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期限。四不推是:个人能解决的不推班组,班组能解决的不推车间,车间能解决的不推公司,公司里能解决的不推集团。
8、部门安全隐患部门领导要及时安排人员解决。对安全生产不重视,发现安全隐患无故拖延不解决的单位,公司将根据有关规定发出隐患通知单限期落实解决。
9、对公司安全文明生产检查发现的不合各项,属部门工作不到位的,按5-20元/处进行处罚,部门主要负责人承担20%的责任。对不能按期进行整改的,要有书面说明,否则加倍处罚。
第三十一条 安全检查内容是对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设施设备、规章制度、操作行为以及思想情绪等进行检查,同时负责公司安全生产检查档案的填写和完善。
第三十二条 安全检查的程序是由组织者根据实际检查的内容、对象、范围、线路等确定。
第六章 安全教育与员工培训
第三十三条 应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和安全工作技能。公司及各部门应制定全年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由负责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负责对公司员工的安全培训。
第三十四条 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要求
1、对所有新进公司的工人,必须集中进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小时。
(1)公司级安全教育由综合办具体实施,生产技术部配合。主要内容:公司概况,安全生产特点,党和国家劳动保护政策、方针、制度和本公司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知识,发生事故分析的原因、影响及预防措施等。
(2)车间级安全教育由车间主任和车间安全员负责实施。主要内容:车间生产特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特种设备的安全要求,危险区应注意的要点,历年事故教训和预防措施,防护用品的合理使用及管理制度等。
(3)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负责实施。主要内容:岗位责任制,设备结构性能,安全操作规程和排除不安全因素的紧急措施,劳动保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
2、工人调换工种必须接受新工种安全教育,长期离岗复工,要进行复工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操作。
3、从事特种作业的工人,必须按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按各自工种要求,参加属地安全部门的培训,进行定期复审。
4、公司中层以上干部、班组长、安全技术干部等各级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考核,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学习时间不少于24学时,教员由有资格的人担任。
5、采用新工艺、新设备、使用新材料,生产新产品时,要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操作方法和安全知识教育。
6、部门要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活动。部门、班组要坚持进行每次生产前的安全教育。
第三十五条 各部室、车间应根据本部门实际制定各岗位职责和岗位操作规程,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和实践,达到每个员工能够规范、安全、熟练的进行操作。
第三十六条 公司负责人、安全生产主管必须参加当地安监部门组织的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证书,持证上岗,并定期参加复训。
第七章 奖 惩
第三十七条 奖励
1、全年按照公司安全生产责任状完成全部指标的部室,兑现年终奖励。
2、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给予奖励100元--5000元。
2.1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重大设备隐患并及时汇报或组织处理;
2.2日常工作中,发现安全措施有重大错漏或及时纠正;
2.3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从而直接防止人身或设备事故发生者;
2.4在进行安全事故分析处理中发现较大的缺陷及时汇报或组织处理,避免了事故扩大或降低了事故损害;
2.5在进行设备抢修中发现较大的缺陷及时汇报或组织处理,避免了事故扩大或降低了事故损害;
2.6防大风、防汛工作及时、有效。从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企业财产;
2.7在进行事故抢救过程中,表现突出的。
3、员工在安全生产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依据《员工奖惩条例》经公司安委会讨论批准可给予通报表彰、奖励、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
1)防止或挽救事故有功者,使企业财产和员工利益免受损失的。
2)爱护企业财产有突出贡献的。
3)同违法失职行为作斗争有突出成绩的。
4)同坏人坏事坚决斗争维护企业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做出显著成绩。有突出表现的。
第三十八条 处罚
除按集团《安全生产考核实施细则》执行外,补充以下规定:
1、发生因工伤亡事故
1)发生工亡事故,要对责任单位管理者、责任者从重处罚。对发生事故部门负责人扣罚5000元,分管部门领导扣罚3000元,安全主管、责任班组长罚款2000元。情节恶劣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发生重伤事故,要对责任单位管理者、责任者酌情给予较重的处罚。对发生事故部部门负责人扣罚3000元,分管部门领导扣罚2000元,安全主管、责任班组长罚款1000元,同时按追究责任的大小给予行政处分。
3)发生轻伤事故,要对责任单位、责任者酌情给予处罚。对公司分管生产副总罚款500元,发生事故部门负责人罚款1000元,对安全主管、分管部门领导罚款500元,对责任班组长、责任人均罚款200元,并责令有关部门写出书面事故分析报告和通报。
4)发生轻微伤事故,对发生事故部门负责人、分管部门领导、责任人罚款100元,对安全主管、责任班组长罚款50元,并责令有关部门写出书面事故分析报告和通报。
2、重大设备事故。
1)造成直接损失1万元以上的 10万元以下的,视情节追究设备主管、设备副主任及岗位责任人员1-5%罚款,写出深刻检查,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待岗、除名等行政处分。
2)造成直接损失 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要追究分管副总的责任。罚款500元-5000元,主管设备主管、设备副主任罚款300-3000元,岗位巡检工罚款500-1000元,视情节再给予行政处分。
4)造成直接损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由公司办公会决定处理。
3、火灾及被盗事故。
对发生在企业内部的火灾及被盗事故,由企业主管领导负责组织协调当地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立案标准为10000元以上的火灾和被盗事故。发生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调查结果,视情节承担部分经济损失,或处以200-2000元罚款。其它责任者视情节给予罚款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4、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处理。
1)不按规定报告工伤事故或重大设备事故,处罚责任部门负责人500元;分管部门领导300元。
2)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不按期进行整改并进行信息反馈的,处罚部门第一责任人100元,分管部门领导50元,因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造成事故的,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并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处罚有关责任人员。
3)安全生产检查档案要齐全有效,并有专人管理,缺一项者处罚责任人50元,缺多项者视情节加重累计处罚。
4)企业负责人、分管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缺一证罚款200元;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缺一证件,罚款100元;
5)严格落实公司《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规定,从业人员培训教育达到100%,当年培训合格持证率达不到98%以上者,处罚部室责任人200元。
6)每月至少一次部门安全教育培训,不能按时开展或记录不全的,处罚部室责任人100元。
7)各部门应对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进行登记,因排查不细或没有整改的,发生事故的严肃追究部室安全生产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依据事故责任处罚责任人。
5、违章违纪处罚
1)生产作业中不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的,每人次给予20元处罚和批评教育。
2)生产作业中未按本工种操作规程操作或无证操作设备仪器的,每人次给予20元处罚和批评教育。违章作业导致安全责任事故的,处罚50-500元/次。
3)对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每人次给予20元处罚和批评教育。
4)特种作业人员无证独立操作者,每人次给予50元处罚和批评教育。
5)对厂区内机动车辆超速行驶,违章驾驶或违章乘车者,每人次给予30元处罚和批评教育。
6)非电气人员违章用电、拉线,违章使用电器设备,罚款20-100元/次;电气车间对现场违规用电、用电安全隐患发现处理不及时的,-20-100元/次。
7)检修项目负责人对检修过程安全违章未能及时监督、纠正的,-20元/次。发生安全事故的,按工伤亡事故中的班组长进行处理。
8)生产现场未及时制止外来人员的违规行为的,-20-50元/次。
9)对现场楼梯、护栏、消防器材等安全设施维护不当,造成安全隐患的,-20元/次。导致安全事故的,-50-500元/次。
10)对现场电焊、气割作业过程中,不能正确使用设备或违规操作的,-20-50元/次。
11)对责任区内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查、不能及时报告治理的,-20-50元/次。
12)不能严格执行停用电手续的,-50-100元/次。
13)对工房内安全通道不畅通的负责单位,酌情给予处罚和批评教育。
14)不能按时参加安全检查、安全培训的,每人次给予20元处罚和批评教育。
15)除上述情况外,对其它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可参照上述规定酌情处罚。
6、减免处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酌情减、免处罚:
1)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可酌情减、免处罚。
2)发生工伤事故属于本单位以外其它原因,可酌情减、免处罚。
3)对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治理措施,但限于技术水平,在限期内未达到规定的,可酌情进行处罚。
7、其他处罚
1)凡阻止、干扰、刁难安全监察人员、安全员进行正常工作或无理取闹、拒绝安全检查人员检查的,要对当事人和所在单位酌情给予2-5倍加重处罚。
2)发生事故时,在执行经济处罚的同时,对事故的责任者和有关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后果严重程度给予行政处分,对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安全管理配套制度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第四十条 本制度自****年**月**日执行。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并监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