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筑安全科学技术水平落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使人类不仅生命安全,而且使每一个人都保持在身体健康而又有效率的水平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投入相对较少,建筑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随着社会发展,建筑施工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施工难度越来越大,施工安全因素越来越多,给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更多困难,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要求提高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水平。因此,要大力发展建筑安全科技.积极推广建筑安全科技应用,把建筑科研成果应用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去,从施工技术、装备、劳动防护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使建筑安全科技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发挥积极作用,改善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6.安全业绩评估体系不能充分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的真实状况
1999年5月1日建设部正式出台实施《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这是我国对建筑企业施工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根据此项标准,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对施工企业的安全评估采用“安全检查评分表”打分方法进行,这种检查方式具有偶然性和被动性,只能静态的反映某一特定时刻的安全施工状况,安全检查表的得分,无法充分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的真实状况,企业之间更缺乏可比性。建筑施工企业一旦得知要进行安全大检查,便立即着手狠抓安全管理,做表面文章,安全检查过后,就立马放松安全管理,安全隐患多,安全管理状况堪忧。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充分反映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状况,并且各企业之间横向可比的安全业绩评估体系。通过这种评估体系,政府部门、建设单位、保险公司等部门可以轻易了解建筑企业自身所处的安全状况、安全管理业绩水平,这样就促使建筑企业不得不重视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降低甚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7.保险制度不健全
我国建筑保险法制不健全,建筑保险市场发展缓慢,保险险种单一, 保费昂贵.理赔困难,建筑企业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纳入保险的工程项目比例较低,企业安全生产信誉与市场准人制度脱节.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根据国外一百多年的实践证明,建筑安全管理紧紧依靠外部法律法规制度被动强压来管理,效果有限,要变被动为主动,要借助市场经济杠杆的巨大调节作用,要建立完善的保险制度,充分调动建筑企业自发进行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8.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需不断完善
我国建筑生产安全事故频发,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差、对安全不重视造成的。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建筑安全培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对象不够全面.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更新不及时,建筑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因此,要想消除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不断完善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使全社会、全行业、全企业、全员都高度重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出现,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9.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我国建筑企业大多忽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浮于表面,甚至有些企业领导错误认为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毫无用处,致使企业员工对安全价值观、安全审美观、安全态度、安全意识等认识歪曲,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及环境关系,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人的观念、意识、行为、态度等,从而达到控制人的安全行为的作用,消除或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对于预防安全事故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意义。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