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对设备自身运行能力和使用性能的管理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台新进场的设备,无论是塔吊,还是人货电梯,对其进行入场检查时无从下手,经过总结概括,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设备出厂书面材料的查验,包括设备出厂合格证、监督检验证明、制造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使用说明书、注册(备案)登记证明及设备的相关运行记录等;二是对进场的设备进行实物查验:1、通过外观查验设备外表是否有严重的锈蚀磨损,设备维护保养是否到位;2、通过工具查验,塔吊的腐蚀磨损深度不超过原厚度的10%,人货的立管壁厚最大减少量不超过原厚度的25%;3、查验设备的限位保险是否齐全,如塔吊的力矩限制器、重量限制器、高度限位、变幅限位、回转限位、变幅小车缓冲器、小车防断绳保险、吊钩保险、滑轮防脱保险、小车防坠落保险等,对于人货电梯来说则要查验吊笼门机械锁止装置和电气联锁装置、外围栏登机门电气和机械联锁装置、安全防坠器(每年检测一次,需要查难验相关检测证明材料)、安全钩、防松断绳保险、上下限位和极限开关等是否齐全;4、查验设备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齐全;5、查验卷筒、滑轮、钢丝绳、齿轮齿条、吊钩、连接件(销轴、螺栓)等易损构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三、做好设备安装拆除、顶升加节、安装附墙时的安全管理
从本文开头的叙述中,不难看出至少有50%的事故发生在安装拆除、顶升加节、安装附墙、设备调试这个环节,这个环节的安全管理理应成为我们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在安全管理和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认为在这个环节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作业人员的交底工作。近几年来,很少看到施工企业和项目在设备安装拆除前给作业人员开专门的交底会,基本上是以操作工人签字敷衍了事,不注重交底的过程,或交底内容里对操作过程不能细化;二是注重对这个环节的现场监督。包括对现场警戒线是否设置、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防止垂直交叉作业和物体打击措施是否落实、专业分包单位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否在现场履责、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是否配戴齐全等等;三是注重技术管理工作。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拆除、顶升加节、安装附墙有其自有的规律和工作程序,必须得遵循施工方案和使用说明书上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不能颠倒工作流程。特别是对附墙安装时,对安装位置、高度、螺栓等的选择不能有随意性,必须遵循设计要求和相应的方案要求。在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时会发现施工现场的附墙拉裂楼体混凝土,或附墙处的脚手架有弯曲的现象发生,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或隐患存在。四是注重设备安装拆除、顶升加节、安装附墙时的人员管理。对这个环节作业的人员要定岗定人,不得随意更换。举个事故案例,2007年底,某工地塔吊安装作业,上午的操作工人在中午下班时未将连接塔吊构件的销铀插上,下午人员变换,直接从事塔吊顶升作业,导致塔吊大臂倒塌。
四是加强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
一是注重设备的验收和维护保养管理工作。在设备验收的环节上,首先得明确设备管理的相关责任主体单位,由主体责任单位共同进行验收,主要包括设备的出租单位、安装单位、施工总包单位、监理单位等对联合验收出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立即消除,否则不得使用;对于维护保养这个环节要注重实际,而不是“走过场”,对实际维护保养的项目和内容要了如指掌,以及在维护保养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的消除,确保设备不带病运转,与时同时,加强对设备维护保养单位的责任心进行管理,必须在现场监督,并有相关的维护保养记录。二是注重对吊装作业过程的管理。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塔吊上有吊物坠落,造成地面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对于此,在实际吊装操作过程中,要严禁长短不一的物体混装混吊,并加强对吊钩的日常性检查和保养,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对起吊信号、司索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工作,严格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
五是加强对设备基础和设备周边作业环境的管理
一是设备基础有效性是设备安装、使用的前提。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塔吊基础还是人货电梯基础有部分是在地下室顶板上,或在回填土上,对落在地下室顶板的设备基础须请设计单位进行设计,验算下室顶板的承载力,以免破建筑结构的安全;对于落在回填土上的设备基础和设备基础落在地下室基础边坡上的情况,要有专门的设计方案,有加强基础承载力的相应措施和技术报告,并严格按照设备基础方案执行,以免因设备基础下沉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避免因设备基础问题而导致的重大安全隐患。二是注重设备防外电措施的落实。对于设备周边的高压电线,根据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安全距离,要制定详细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严格执行。三是周边居民区和职工生活区设备回转半径内的,要明确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将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没有吊物坠落伤人伤物。四是严格落实多塔作业有关措施。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时而会发生,一台塔吊大臂缠绕另一台塔吊大臂下面的钢丝绳,或塔吊大臂与另一台塔吊大臂碰撞。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个人认为除采用设备高低差之外,还需做以下工作:一是采用回转限位进行限制;二是加强对信号管理,明确各台塔吊使用的对讲机频率信号,并锁频;三是加强项目部塔吊司机之间以及与信号工之间的沟通协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