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现代防火技术在文物古建筑中的应用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10月08日

 火灾自动报警中国是世界上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文物古建筑源远流长、光彩照人,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因此,加强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意义重大。

  1 中国古代的建筑防火措施早在古代,科学家和建筑师就对建筑防火技术和措施进行研究,并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论是防火观念和意识,还是具体的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防火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1.1、古代的防火间距古人为了防止城门失火,殃及城内,都在城门内留出安全空间,以利攻防战术和扑灭火灾。安全空间既是防火间距又是消防通道。明嘉靖十年皇宫发生火灾,l4幢相连的殿宇全部烧光,就是因为地窄而房屋多,没有防火间距造成的。

  1.2、古代的消防设备在古代,没有水泵加压设备,也没有自来水,解决消防用水除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外,主要靠开凿河渠、打井修池和广备水缸。紫禁城外有护城河,天安门前有外金水河,太和门前有内金水河。故宫从筒子河引进水源,由故宫西北角进入,从东北角流出,蜿蜒曲折,在宫内长达2100m,称内金水河,流经许多重要建筑。这不仅是为了生活、园林等用水的需要,也是保证消防用水的需要。放置在各宫殿门左右的鎏金水缸,每只重两吨左右,可以蓄水2吨左右,共有308口,其目的就是当时为了灭火取水之用。我国民间有“灶前清,水缸满”的防火谚语,足见消防水缸的普及和简便易行。明清故宫里的消防水缸因忌讳“水火”二字,称“太平缸”、“吉祥缸”。太平缸还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每到冬天,有专门的太监为其添碳烧火,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停止。在太平缸附近放置着水桶,并有数十上百名太监值班,万一失火,便可汲水救火。

  1.3、古代的防火保护层与防火涂料古代是用涂泥抹灰的方法来改善防火条件、增加建筑物耐火等级的。这类防火措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左传(公元前770年)》记载:“火所未至,撤小屋,涂大屋”。意思是说:在火灾未形成之前,把易燃的小屋拆除,将那些大型建筑涂上泥巴。甘肃秦安大地湾大型建筑遗址发掘证明,在5000多年前的木结构建筑已经采用这种防火涂料,这些防火涂料平整光滑,质地坚硬,颜色青灰。

  1.4、古代的避雷措施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故宫共发生雷击火灾27起。古代工匠曾在宫殿屋顶上设置了吻兽,后来发展为吐舌(金属丝做成)的龙头,除起到装饰作用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避雷防火的作用。

  2 现代防火技术在文物建筑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现代防火技术应运而生。而文物建筑的防火工作一定要结合古建筑自身的特点,绝不能为了安装消防设备而破坏了原有建筑结构的完整性或影响了古建筑的形象。

  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于古建筑一旦失火便极易焚毁,因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重点文物保护场所属于一级保护对象,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便早发现、早扑救。为防止自动报警系统发生漏报,在选择报警探测器时,建议选用感烟、感温和火焰探测器的组合,这样可以发挥三类探测器的各自优点,尽可能地减少漏报现象。安装自动报警系统应注意几个问题:(1)古建筑中每个独立的重要场所,应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设置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区域报警控制器最好设在有人值班或值班人员经常管理的地方;(2)感烟、感温、火焰探测器都有一定的安装高度,超过这一高度,探测器就会失效。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高度一般为12米以下;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高度视其灵敏度而定,一级灵敏度的探测器不超过8米,二级不超过6米,三级不超过4米;火焰探测器也因灵敏度的不同,可安装在建筑内30米以下的部位。考虑到古建筑越高,烟气越稀薄,当房间高度增加时,应将各类探测器的灵敏度档次相应地调高,即高处用高灵敏度探测器,低处用低灵敏度探测器,要防止低处用高灵敏度探测器造成的误报,高处用低灵敏度探测器造成的迟报或漏报;(3)火灾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在0.5米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干45度,否则要加装木台并将探测器设置在木台上;(4)当探测器安装在古建筑内不同坡度的顶棚上时,随着顶棚坡度的增大,烟雾在斜顶棚和屋脊处的聚集量增大,使得安装在屋脊的探测器进烟或接触热气流的机会增加,因此,探测器的保护半径可相应增大;(5)自动报警系统应设主电源和直流备用电源;(6)古建筑内的传输线路要按规定布线,但应尽可能地不影响原建筑的外观效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