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海洋石油现代安全环保管理体制

作者:姜德祥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06日
处,现为总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环境保护岗。

〈1〉制定和颁布海洋环保的规定

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海洋石油总公司先后颁布了《进一步做好海洋石油作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暂行规定》,1993年为规范海洋石油作业环保工作,又修订颁布了三项环保规定,即《海洋石油工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和《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各地区、专业公司及所属的各单位,以至各钻井、采油平台,各船队都制订了相应的环保管理制度,做到了环境保护管理事事有章可循,按照制度的规定积极推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实行污染防治目标管理。

〈2〉严格实行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制度

海洋石油总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油气田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所有的油气田项目在编制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的同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国家海洋局批准。实行从可行性研究、设计、建造安装、机械完工、试运行直至生产等各阶段的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全过程环保管理工作。采用先进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将石油开发活动给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到最低程度。目前已投产的油气田都设有含油污水处理设施,含油污水全部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所有的油田都配备了400~500米围油栏,1~2套撇油器等溢油应急处理设施和器材。还投资改造了滨海209、南海201和南海202等三艘溢油回收守护船。在渤海海域,配备有围油栏近3000米,撇油器5台,工作艇4艘,有一定数量的收油袋以及分散剂和喷洒设备。在南海已有围油栏3000多米、撇油器9台,工作艇8艘,还有油拖网及溢油分散剂和喷洒设备。已具备中、小型溢油事故处理的能力,

〈3〉开展环保科研,采用先进环保技术

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地球物理勘探地震作业对海洋生物影响试验、渤海埕北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采出水回注地层科研与试验、试油落海原油处理技术研究、渤海已开发油田环境影响状况研究等环保科研课题,海上油气田含油污水处理设施效能研究,对一些重点难题,进行科研攻关,提高污染防治和环保技术水平。

〈4〉学习吸收国外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组织开展环保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活动

我们先后与英国、加拿大等国的环保专家开展了诸如海上溢油应急计划,海上溢油漂移模式等合作项目。通过派环保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和培训,出席国际环保会议,对提高环保管理和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面建立和实施现代安全管理体系

1.认真吸取PiperAlpha事故的教训

英国北海PiperAlpha石油天然气平台是由四家公司组成的集团所拥有。该平台上有钻井、采油、分离和处理设备、生产能力为每日25万桶原油。1988年7月6日,PiperAlpha平台的一声声爆炸和大火震惊了世界海洋石油界,这是世界海洋石油工业最悲惨的一次事故。爆炸是由于生产分离器区泄露的凝析油形成的爆燃发生的。当时该平台上共有226人,其中62人上夜班,其余的大部分人在宿舍区。事故中有167人死亡,其中109人因吸入烟气而死亡,另有14人是在逃离平台时死亡,烧死的人极少。

由Cullen爵士领导的政府调查组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了106条建议,这些建议大多为政府采纳。其中之一是:每座海上设施要向政府提交安全状况报告(SafetyCase),报告中作业者必须证明其海上设施在“全部生产周期”安全的从事各项活动。安全管理体系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来保证其雇员健康安全地进行工作(SMS),安全管理体系要经过适当的审核,所有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的潜在危险已被识别,并已进行了风险分析,人员的风险已降低到最低合理可行的水平。安全状况报告的要求在1993年推出,1995年之后在没有获得政府认可的安全状况报告情况下,任何海上石油设施不得作业。

PiperAlpha事故及安全状况报告等一系列法规变化对中国海洋石油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们认识到在安全管理上与世界石油工业的差距,认识到应该推动“用于识别和量化危险的定量风险评估(QRA)技术和保证公司的方针落实的安全管理体系”。

2.研究、探索适合海洋石油工业特点的安全管理形式

从1995年开始,我们开始研究和探讨新的企业安全管理形式。首先我们认真研究和分析了英国的安全状况报告,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征求了国外油公司作业者的意见,结合我国的国情,同时也吸纳了美国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我们认为,安全管理体系是比较切合我国实际的。定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固然很重要,但它的花费也是相当大的,根据目前海洋石油的承受能力,我们不可能按英国政府要求的去全面的、深入的进行定量风险分析、评估的工作,但我们也在设计阶段及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生产阶段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只是要求的程度不一样。我们要求实施的核心,还是建立系统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一现代安全管理体系。

在明确了我们的方向后,在1995年的安全环保会议上,介绍了英国的安全状况报告及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国际船舶的安全管理规则。在1995年、1996年二年的平台经验、监督安全培训班上,分别有CACT作业者集团公司、阿科中国有限公司的外国公司安全环保经理介绍他们实施的安全管理体系情况,1997年的平台经理、监督安全培训班上,以安全管理体系为主题,介绍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内容和形式,并广泛进行讨论,取得基层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为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交流探讨和共享在安全管理体系理论和实践的成就。我们于1997年7月召开了安全管理体系国际研讨会,会上有关政府部门、劳动保护研究单位、在国内的各著名的外国石油公司、海洋石油系统各单位及某些承包商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后将论文进行汇编。这对安全管理体系在海洋石油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加深了各级领导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安全管理体系的决心,提高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海洋石油总公司安全管理规划

1996年初,经过充分酝酿和讨论,我们提出了安全管理分三步走的规划:

第一步,打基础阶段。有三件事:第一件事,在总公司范围内,全面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这在1995年和1996年二年的时间,已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第二件事,从1996年开始,开展了班组安全建设达标活动。二年来,各单位都制订了班组达标条件、验收细则,有的单位还印制了班组安全建设的小册子。1997年总公司对班组安全建设开展好的先进单位、先进班组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这一活动,已形成制度正在逐步深入、长期地开展下去。第三件事,是编写总公司的安全手册。经过近二年的编写、审核,于1999年颁发。

第二步,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1996年总公司的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上,总公司领导正式确定,总公司系统要实行安全管理体系。因此,1996年至1997年,首先开展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工作,并以渤海采油生产系统为例,先行试点。在大量的调研、咨询和研究工作基础上,1997年编写出总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准则和编写指南,并以总公司的文件下发,要求在1997年底前各地区、专业公司都要编出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渤海采油生产系统安全管理体系也已完成,并开始宣贯执行。

1999年总公司进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重组上市,组织机构有了较大的改变,尽管机构变化,安全管理体系随机构的变化,也进行相应的修改。2001年总公司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上交流了各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情况,总公司领导也代表总公司党组正式明确安全管理体系做为安全环保工作的基本思路之一。全面推进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总公司要求:通过2~3年时间,在总公司系统各单位普遍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并逐步摸索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至于安全管理体系的模式,我们未要求千篇一律,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各单位的生产特点建立,对于船舶类的公司,如船舶公司、钻井公司、物探公司、海洋工程公司等,还要结合国际船舶安全管理规则的要求建立。各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内部的审核,经单位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准实施。在实施之前,必须经过各个层次的培训,使各级领导和每个操作人员都要认识、了解、熟悉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逐步推广贯彻实施。

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同时,我们组织编写了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评价的标准。并于1997年7月通过了验收。该标准不但指导各地区、专业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也是安全办公室对各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也正式授权中国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对海洋石油系统的合作、合资、自营的各企业新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指导和审核。目前,总公司已举办了多期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班。这样可以有组织地对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情况进行审核。以后,每年都要审核一次,以保持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持续改进,更符合生产实际,起到先进、科学的作用。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使总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三步,形成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企业安全文化

经过打基础、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使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极大的提高,各种安全工作有序、规范地进行,各种事故大幅度减少,操作现场呈现一派安全文明生产的景象,进而大力宣传和推动安全文工作,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达到理想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境界。

深刻认识和理解安全管理体系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做好安全工作,就为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为改善劳动条件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如何调节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做到既安全、又满足生产要求,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安全管理。使管生产的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同时管安全工作,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也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又要使生产的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完成生产任务。

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证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企业管理的改善,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时时处处都有安全问题,因此安全管理应该涉及到企业的全面、全员、全过程。

所谓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由相互作用的安全管理诸业务环节及管理职能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

我国的安全管理在加强立法、建立检察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开展安全教育和进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伤亡事故严重的局面还没根本扭转,尘毒危害和职业病还很严重。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企业管理的断层,没有形成完整的、良性的管理体系。虽然国家有大量的安全法规、行业有大量的标准、企业也有规章制度,但执行与否、配套与否、现场是否有可操作性却大打折扣。有些企业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顾作业环境的恶劣,不考虑工人劳动负荷的界限,盲目进行高强度、高危险性作业。上面来人检查就敷衍搪塞,临时摆出一些安全器材充数,更令人遗憾的是往往这些器材工人一般都不会使用,而工人的安全意识也很薄弱,总是抱着侥幸心理,然而事故往往发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