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一)、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
安全生产法规是调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安全生产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说的经营安全生产法规是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规程、条例、规范的总称。安全生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安全生产法规是指我国保护劳动者和保障生产资料及财产的全部法律规范。因此,这些法律规范都是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利益和劳动者的利益而制定的。例如关于安全生产技术、安全工程、工业卫生工程、生产合同、工伤保险、职业技术培训、工会组织和民主管理等多方面的法规。狭义的安全生产法规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以及保障生产安全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法律规范。如职业安全卫生规程;对女工和未成年人劳动保护的特别规定;关于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休假制度的规定;关于劳动保护的组织和管理制度的规定等。安全生产法规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制定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它可以表现为享有国家立法的机关制定的法律,也可以表现为国务院及其所属的部、委员会发布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指示、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等,还可以表现为各种安全卫生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
(二)安全生产法的特征
安全生产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它具有法的一般特征。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与党的安全生产政策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是法规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有的法制很不完备。没有形成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只能依照党的安全生产政策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这时党的安全生产政策实际上已经起了法规的作用,已赋予了它一种新的属性,这种属性是国家所赋予的而不是政策本身就具有的。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已逐步完善,用法制的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秩序,保证国家安全生产的目的,已成为现实并发挥重要作用。
(三)、安全生产法规的本质
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基本任务之一是进行法制建设。以法律、法规形式来规范企业经营者与政府之间、劳动者与经营者之间、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过程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把国家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生产经营人员的生产利益与效益,以及保障社会资源和财产的需要、方针、政策具体化、条文化、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安全生产法律规范。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和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法规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宪法为依据的、由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技术标准所组成的综合体系。由于制定和发布这些法规的国家机关不同,其形式和效益也不同。这是一多层次的,依次补充和相互协调的立法体系。
(四)安全生产法的作用
安全生产法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的安全生产法规是以搞好安全生产、工业卫生、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为前提的。它不仅是从管理上规定了人们的安全行为规范,也从生产技术上、设备上规定实现安全生产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所需的物质条件。
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化管理
安全生产法规是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化管理的章程,很多重要的安全生产法规都明确规定了各个方面加强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推动了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把这项工作摆上领导和管理的议事日程。
指导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促进企业安全生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反映了保障生产正常进行。同时,由于它是一种法律规范,具有法律约束力要企业搞好安全生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由于它是一种法律规范具有法律约束力,人人都要遵守,这样,它对整个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具有国家强制力推动作用。
4、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保证企业的效益实现和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通过安全生产立法,使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有了保障,职工能在符合健康要求的条件下从事劳动生产,这样必须会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从而促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安全生产技术法规、标准的遵守和执行,必然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使生产效率得到保障和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生产的安全卫生条件提出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强制性要求,这就迫使企业领导在生产经营决策上,以及在技术、装备上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安全生产为出发点,加速技术改造的步伐,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法规以法律形式,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维护生产的正常秩序,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可行安全可靠的生产技术和条件,从而产生间接的生产力作用,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我国安全生产法治对策
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需要通过工程技术的对策、教育对策和管理的对策。管理的对策中包涵行政、法治、经济、文化手段。显然,法治对策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的安全生产法治对策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实现的: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就是明确企业一把手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全面综合管理,不同职能机构有特定的安全职责。
实行强制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管
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就是指国家授权行政部门设立的监管机构,以国家名义并运用国家权力,对企业、事业和有关机关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劳动保护政策和安全生产的法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纠正和惩诫工作,是一种专门监督,是以国家名义依法进行的具有高度权威性、公正性的监督执法活动。
推行行业、综合专业安全管理
这是指行业的安全管理围绕着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和需要,在技术标准、行业管理条例、工作程序、生产规范,以及生产责任制度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实现专业化安全管理的目标。
依靠工会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群众监督是指在工会的统一领导下,监督企业、行政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等法律、法规、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参与有关部门制定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制定;监督企业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经费用和正确使用情况;对安全生产建议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