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油料安全投资最大效益原则
油料安全效益函数E(S)表达了安全效益的规律,由图1可看出,S0点处有Emax,此时的S0点可由下式求得:
dE(S)/dS=0 (3)
图1 安全负担函数
由图1对安全效益可作如下分析:
(1)在a,b两点处,无安全效益,即说明安全性较小或较高系统的总体效益均不高。
(2)根据“最大效益原理”,在安全费用曲线最低点M两侧各取一点T1和T2,使其对应的总费用相等,即E1=E2。T1和T2点对应的安全度分别为S1和S2。则可将安全度取值早分为3个范围(见图1):第一,S<S1,系统的安全投入小,但系统的损失较大,综合效益差,需要改善安全技术,提高效益;第二,S在S1~S2之间,虽然系统的安全度较小,但接近点有较好的安全综合效益,是优选范围;第三,S>S2,损失小,安全成本高,综合效益也较差,需要力求保持安全性,提高安全技术,降低成本,改善综合效益。
2 油料安全投资项目的合理评价方法
根据价值工程原理,安全投入项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用投入方案的“功能:成本”或“效益:成本”来评价。由此,可建立如下评价模型:
SIRDj=安全效果/安全投入=ΣPiLiRi/Cj (4)
式中SIRDj——第j种方案安全投资合理度;
Pi——投资系统中第i种危险的发生概率;
Li——投资系统中第i种危险的最大损失后果;
Ri——投资后对第i种危险的消耗程度;
Cj——第j种方案的安全工程总投资;
PiLi——系统危险度。
不同的投资具有不同的安全效益和投资量,因而具有不同的投资合理度。因此,根据比值的大小,可对方案进行优选。
油料安全经济效益分析(5)
油料安全经济效益分析是以数理统计的方法具体说明油料安全的经济意义,提示油料安全在经济生产中的作用,是提高安全资源利用率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安全活动质量好坏、安全设计、安全规划和安全目标的合理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加强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保障的理论依据之一。
油料安全的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利益。从安全投资的物质结果方面,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油料部门采取安全措施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油料事故经济损失的降低;间接经济效益指通过安全的投资。使技术的功能或生产能力得以保障和维护,从而使生产的总值达到应有量的增加部分。的者是油料安全经济效益的主体。
提高油料安全经济效益的途径和领域(6)
在保障满足油料安全性要求的前担下,消耗尽可能少的安全投入,提高安全效益是一种客观的必然性,为了提高油料安全效益,必须遵循一些基本途径,并且要充分注意在油料安全活动的各个领域不断地提高安全效益。
1 提高油料安全效益的基本途径
(1)合理分配安全投入,正确处理好:①安全措施费用中各项安全费用的比例关系;②安全技术(本质安全化)费用与防护费用(辅助性)的比例关系;③安全硬技术投入与安全软管理投入的比例关系;④主动预防性投入与被动预防性投入的比例关系。
(2)在保证应有油料安全水平下,降低安全的劳动消耗;
(3)降低安全生产的物化劳动消耗。
从根本意义上说,提高油料安全效益就是两个途径,一是提高油料安全水平;二是节约油料安全投入。
2 提高油料安全效益的领域
2.1 重视油料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
2.2 提高油料安全技术实施的科学设计水平;
2.3 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