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7月24日

        10.3 禁止未成年人从事下列的涂装作业:
        a. 密闭空间作业;
        b. 含有机溶剂的作业;
        c. 含铅涂料的喷涂作业;
        d. 粉尘作业。
        10.4 禁止外包国家限制的涂装工艺的涂装作业。在企事业生产区域内,委托加工单位从事涂装作业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10.4.1 加工单位提供劳务,使用企事业单位设备时,企事业单位应将劳务人员纳入本单位的涂装作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10.4.2 加工单位提供劳务,使用自己设备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加工单位应按本规程的规定,进行涂装作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并应遵守企事业单位有关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b. 企事业单位应向加工单位提供符合本规程规定的涂装作业场所及其危险、有害因素等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并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的技术指导和检测。
        附 录 a
        劳动卫生检测的基本要求
        (补充件)
        a.1 检测的有害物质,应包括下列项目:
        a. 苯、甲苯、二甲苯和涂料及有关产品中或所使用的主要有机溶剂;
        b. 铅(烟、尘)、铬(尘);
        c. 氧化锌(烟雾);
        d. 甲苯二异氰酸酯;
        e. 粉尘;
        f. 其他严重危害作业人员的有害物质(例如:有机锡化合物)。
        a.2 定期检测的时间,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有毒物质、有害物理因素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
        b. 粉尘按有关规定检测。
        a.3 检测时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连续性均衡生产的,可选在作业时的任何时间;
        b. 非均衡生产的,应选在作业饱满的时间。
        a.4 检测的方法,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有毒物质和粉尘,应按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
        b. 噪声应按有关的规定执行。
        附 录 b
        “涂料及有关产品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的基本内容
        (参考件)
        b.1 涂料及有关产品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a. 比重、闪点、燃点、爆炸下限;
        b. 涂料及有关产品中的主要有机溶剂名称及其在涂料及有关产品中所含重量组分(分为1--5%、>5--10%、>10--15%、>15--20%、>20%五类,下同);
        c. 颜料、填料中的有害物质名称及其在涂料及有关产品中所含重量组分:
        d. 有害的固化剂名称;
        e. 船用底漆热加工与打磨作业时,产生有害烟雾、粉尘的有害物质名称及其在涂料及有关产品中所含重量组分;
        f. 有害物质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g. 固化时间;
        h. 挥发性。
        b.2 涂料及有关产品的劳动安全卫生说明,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a. 前处理、涂漆、干燥固化、热加工与打磨作业时,劳动安全卫生的主要要求与措施的建议;
        b. 中毒后现场抢救措施的建议;
        c. 消防措施的建议;
        d. 个人防护(呼吸道、皮肤、眼等)用具的建议。
        附 录 c
        涂装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参考件)
        c.1 危险因素
        c.1.1 火灾
        火灾发生必须具备氧气、可燃物质、着火源三个条件。
        c.1.1.1 可燃物质
        a. 有机溶剂在存放、清洗、稀释、加热、涂覆、干燥固化及排风时挥发、蒸发的易燃易爆蒸气;
        b. 污染有机溶剂涂料的废布、纱头、棉球、防护服等及漆垢、漆尘;
        c. 涂料中的固体组分、粉末涂料、轻金属粉。
        c.1.1.2 着火源
        a. 明火(火焰、火星、灼热):涂装作业场所内部或外部带入的烟火、焊接火花、烘干设备及灯具破裂时的明火,加热的钢板,照明灯具灼热表面,设备、工件、管道、散热器、电器等表面的过高温度等;
        b. 摩擦冲击:工件、钢铁工具、容器相互碰撞或与地坪撞击,钢铁导管与容器破裂,机械轴承发热,风机叶轮与外壳或脱落零件相互碰撞,带钉鞋与鞋底夹有外露金属件与地坪撞击等;
        c. 电器火花:电路开启与切断、短路、过载,行灯破裂,线路电位差引起的熔融金属,保险丝熔断,外露的灼热丝等;
        d. 静电放电:静电喷漆枪与工件间距离过近,有机溶剂设备、容器、管道静电积累或容器、管道破裂,倾倒有机溶剂等;
        e. 雷电;
        f. 化学能:自燃(如亚麻籽油、漆垢、沾污涂料的纤维堆积蓄热),物质混合剧烈放热反应(如聚酯漆与引发剂),加热涂料时添加有机溶剂,铝热受潮产生氢气放热自燃等;
        g. 日光聚集。
        c.1.1.3 增加燃烧危险性的因素
        a. 密闭空间富氧状态;
        b. 火灾时继续通风;
        c. 盛装涂料的压力容器、管道破裂与容器倾复后液体的流淌和扩散;
        d. 比空气重的有机溶剂蒸气积聚的地方(如地沟等);
        e. 室内气温高。
        c.1.2 爆炸
        密闭空间及通风不良处所,易燃气体及粉尘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着火源瞬间燃烧爆炸。
        c.1.3 电泳、静电喷涂和电热干燥设备所致触电。
        c.1.4 密闭空间缺氧窒息。
        c.1.5 酸、碱溅落灼伤、烫伤。
        c.2 有害因素
        c.2.1 生产性粉尘
        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尘肺等呼吸道疾病等。
        a. 矽尘:喷砂作业;
        b. 氧化铁尘:喷丸、抛丸及机械、手工干式打磨、磨光等作业;
        c. 有机粉尘:喷涂粉末涂料及打腻子、磨光、除旧漆等作业。
        c.2.2 生产性有毒物质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侵入人体。有的可刺激粘膜(上呼吸道),有的引起过敏反应或皮炎,有的造成急、慢性中毒,有的可以或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a. 有机溶剂:涂漆及有机溶剂除油等作业;
        b. 漆雾:喷涂作业;
        c. 含有毒物质的粉尘(铅、铬等):喷涂及打磨等作业;
        d. 其他有毒粉尘、烟雾:打磨、热加工作业;
        e. 酸、碱蒸气:使用酸、碱的前处理作业。
        c.2.3 有害物理因素
        a. 噪声、振动:通风机及喷、抛丸机、空压机和电机等设备运转;喷砂、机械打磨等作业;
        b. 高温、辐射热:烘干作业;
        c. 有害辐射线、微波:光固化、红外线干燥、静电喷涂等作业及涂料中的荧光物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