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操作程序
①按罐车的装卸准备要求,将罐车停放牢固,并接好防静电接地。
②接通罐车与储罐的液相管,排除装卸软管中的空气,开启阀门10和11。
③打开汽化器的气相出口阀门5和中间储罐的气相入口阀门3。卸车时打开罐车气相阀门18,关闭储罐气相阀门12,装车时打开阀门12,关闭阀门10。
④开启阀门3和11,接通中间储罐与储罐的液相管,以备由储罐补充液化石油气。
⑤当确定阀门5、2等确已开启后,打开蒸汽入口阀门6和冷凝水排泄阀门7,开启阀门4和8,向汽化器输入液态石油气,加热汽化开始,汽化器向罐车(装车时向储罐)输入,卸车(或装车)作业开始。
⑥当罐车液位降至零位时(装车时达到允装重量液位)时,关闭阀门10,同时关闭阀门8和阀门6,加热汽化停止。
⑦关闭阀门9和罐车紧急切断阀与球阀,拆除气液相软管和接地链,解离罐车,装卸作业结束。
4.注意事项
采用汽化器加压装卸液化石油气,操作时一定先将汽化器的气相出口阀打开,使之与输液容器相通,开启汽化器的蒸汽管和回水管,最后再开汽化器的液态石油气入口阀,以保证汽化的液化石油气及时进入输液容器,若忘记开汽化器的气相出口阀和输液容器的气相阀门,会使汽化器严重超压发生恶性事故。停止装卸时要先关汽化器的进液阀和蒸汽入口阀,首先停止蒸发,然后再关其他阀门。
在寒冷地区,冬季气温有时达-30℃以下。这时,液化石油气的C4部分已都成为液体,不再产生蒸气压,C3部分的蒸气压也很低,压力表常处于“0”位,在这种情况下,若用压缩机装卸,无气可抽;若用烃泵装卸,流速会很慢,甚至会把输出容器抽成负压,加热装卸法尽管操作较复杂,且具有一定危险性,但在上述情况下仍得以采用。
四、静压差装卸法
静压差装卸原理是利用两个液化石油气容器之间的位置高低之差产生的静压差,使液化石油气从位置处于高位置的容器中流往低位置容器,达到装卸的目的。其卸车工艺流程如图1-5-7所示。
由图1-5-7可看出,罐车处在高处,储罐在低处,连通罐车与储罐的气、液相管,在压差足够的条件下,即可将罐车中的液化石油气经液相管流入储罐,所以又称为“自流卸车”。
这种装卸方法简单,只需接通两者的气、液相管即可,但必须要有足够的位置高度差才能采用。在罐车和储罐温度差别不大(即两者的蒸气压近似)时,为保证卸车,两容器之间的静压差不应小于74~98kPa,即使其高度差△H15~20m。此法适应于向半地下或地下储罐注用。装卸所需的静压差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H——自流卸车所需的静压差;
Pt1——温度为t1时液态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
Pt2——温度为t2时液态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
rp——液化石油气的平均密度;
∑△P——液相管路阻力。
五、压缩气体装卸法
压缩气体装卸法是将与液化石油气混合后不会引起爆炸的不凝、不溶的瓶装高压气体,送入准备倒空的罐车(或储罐)中,使其与灌装储罐(或罐车)之间产生一定的压差,从而将液化石油气从倒空容器流入灌装容器之中。压缩气体装卸法工艺如图1-5-8所示。
如图1-5-8所示,卸车时,打开阀门1,压缩气体经气相管进入罐车中的气相空间,使罐车内压力高于储罐内的压力,将罐车中的液态液化石油气经液相管卸入储罐。装车时,关闭阀门1,打开阀门2,压缩气体经气相管送入储罐,将储罐中的液相液化石油气经液相管装入罐车。压缩气瓶出口的调压器出口压力一般保持比倒空容器(罐车或储罐)内液化石油气饱和蒸气压高出0.98~1.96MPa。
当对已倒空的容器重新灌液时,必须放掉其中的混合气体。因此,这种系统要损失一定的液化石油气,还要按时供足充满纯压缩气体的气瓶。
可选择的压缩气体有甲烷、氮气、二氧化碳,也可选用其他不溶于液化石油气,且与液化石油气混合后不会引起爆炸的惰性气体,压缩气体的压力导入容器前应经减压,进入容器的压缩气体压力应低于容器的设计压力。
上述五种装卸方法,加热法必须具备热源;静压差法要有足够的高位差,且装卸速度慢;压缩气体法需要定期供应一定数量的压缩气体,且液化石油气损失大。所以,常用的装卸方法是压缩机和烃泵装卸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