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开展风险管理试点工作中,对原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工作方法必须做较大的修改,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要转变工作目标,由重点关注设备事故,兼顾人身与电网事故,转变为重点关注和控制人身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二是要转变工作内容,由着力于系统安全性整体评价、局部整改为主,转变为现场作业风险辨识与防范为重点,由注重设备健康状况和管理结果转变为关注安全生产条件、作业现场人的行为和管理过程;四是转变工作方式,由周期性查评转变为随生产和管理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并对设备、环境的改变进行跟踪。
《标准》的各部分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路。为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延续性,我们在原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围绕“人”的因素,重视“现场”,兼顾物的因素;“人”主要是从其安全素质与能力到作业过程中的个体的行为规范化,再到现场的作业管理行为,最后到企业的总体安全管理状况以及企业的提炼。为了更好地反映重点人员在现场工作中安全控制的作用,我们在评估人员知识与技能时,把生产人员分为“作业人员”和“作业管理人员”,以便重点掌握班组长、“四种人”等的素质,搞好他们的培训、教育与管理;针对“现场”和“物”的因素,首先强调在五个层次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分别是:本质安全、固定隔离或屏蔽、临时隔离或屏蔽、后备防护或个体防护、警示与提示“固定或临时)。在设置安全生产条件时,尽量采用前面的层次,尽可能采取上一级的安全措施,以在逐步提高安全生产的本质化水平;其次,注重“人”的因素和“物”的有机结合,抓住“人”的风险辨识过程与和控制措施在作业中的应用,配合公司评估试点编制的《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就是建立在“人”和“物”融合的基础上,以大量的事故案例来教育员工,以生产骨干的经验得失来培训员工,以典型的措施来提高安全生产条件。
P78
关于风险评估试点工作
(一) 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各级人员的风险意识
保证员工风险意识提高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员工风险意识的培训。因此,我们以培训为先导重点开展工作:
一是广泛开展事故案例教育。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风险的认识,我们认为有效地的切入点是通过学习已发生的事故案例,以事故教训教育员工。为此我公司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人身安全事故120余例,下发各基层单位作为学习材料,提出事故案例学习要求。各基层单位制定学习计划和分析要求,针对每个案例提出学习要求发给生产工区和班组,要求结合每周班组安全活动日学习、讨论,要求员工写出不少于100字的案例分析、教训和专业控制措施笔记,收集优秀的分析笔记互相交流。截至目前,班组至少学习了一遍相关专业案例,受教育人数达到10万人次以上,公司系统收集优秀学习笔记近1000篇。案例教育培训方式受到一线生产员工的广泛接受和欢迎。
二是大力开展风险辨识培训。为有效地将风险控制措施在作业过程中有有效的落实,必须提高员工对风险辨识工作的理解,为此我公司先后举办了四次大型的风险评估培训班。各市公司分别在工区、专业、班组多层面同步开展相应的培训、讨论,结合案例学习《风险辨识手册》,深入分析本专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各类事故致因因素,结合现场作业开展风险因素的分析,应用《风险辨识手册》以及案例教育的成果开展作业现场的辨识与预控工作,特别是针对作业现场的个性化隐患分析与控制。基本形成了分级培训、结合工作开展风险辨识讨论控制措施、作业中应用控制措施的机制。
三是开展风险控制能力培训。为有效的控制和消除作业活动中安全风险,我们认为应加强员工对风险控制措施理解和掌握,主动应用于作业活动中。为此我们加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培训,我公司于7月举办的工作许可人安全竞赛中,分为规程制度笔试、新型设备操作票拟写、操作模拟与安全措施设置和工作许可四个单元,全面评估工作许可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业过程的规范程度,提高了工作许可人对于工作安全风险的认识和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能力。我们还举办了公司安全监督资质培训班,对市县两级安全监督队伍进一步阐述风险评估工作的内容、意义和主要工作思路,强化县公司农电管理中的风险意识,提高现场工作辨识危害因素的主动性和能力,扩大风险意识的教育面。
P86
(1)员工建立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形成了一定的风险意识,认识到作业活动中风险是随时存在的,作业行为的不正确、规范,管理的不到位都可能触发风险发展为事故,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予以重视和接受,“三违”现象有所降低,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得到提高。
(2)员工的风险辨识、防范能力得到提高。《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系统地揭示了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防范风险的措施,使员工对作业行为、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可能导致的风险有了全面的认识,受到普遍的欢迎和接受。《手册》和案例相结合的学习,更是加深了员工对工作中危害和防范风险的认识。通过开展作业活动风险管理工作,采用作业前针对性的《手册》学习,有效地促进员工掌握防范风险的方法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逐步养成自我辨识、防范风险的习惯。比如,线路运行人员过去的安装接地线时懒于带绝缘现象已经绝迹,作业人员上杆工作挂个人保安线成为第一道程序。同时,作业活动风险管理工作使员工掌握并运用了风险分析方法,能够系统地、深入的辨识出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认识到不当作业行动的危害,作业行为得以规范。
(3)通过建立《隐患统计库》的方式对存在隐患进行动态管理,并应用到作业活动中进行控制,做到了对影响作业活动的危险因素的及时掌控,为实现作业安全提供了保障。
(4)应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制作检查表进行作业活动安全监督,使安全监督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标准而系统,能够准确地发现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安全监督人员自身水平的提高。
(5)根据对作业过程的检查结果,进行了初步评估和量化,根据得分率,反映出各工区作业活动的风险程度,为开展差别化安全监督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6)通过安全风险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初步了解了企业安全状况和存在的短板,为设备技术改造和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提供了方向和商品部位。通过对隐患的风险程度评价和有重点的控制,甚至从根本上消除了风险根源,降低了企业安全风险。
三、开展风险评估研究与试点工作的体会
(一)开展风险评估研究与试点工作的几点体会
1、开展风险评估必须具有针对性。安全科学理论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只有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点、难度相结合,并为一线员工所掌握,才能够发挥作用,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取得实效。我们在编制评估标准和辨识手册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采纳一线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意见、建议,吸收已有事故案例提供的宝贵经验教训,着重作业现场和过程管理,与作业方式、事故类型等实际情况相结合,具体实施时伺候倾听不同的声音,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2、开展风险评估必须注重简便性。复杂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一线员工的过高要求,不但不会有助于安全工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把设备自身健康交由生产部门去完成,安监部门集中精力做好人身安全防范;始终强调评估工作是管理者特别是安监队的职责,一线员工主要义务是接受培训,提高能力,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保障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在具体的评估方法只要求一线查评,静态的评估对象延长复评周期,即时评估与日常工作尽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受到了员工的欢迎和认同。
3、开展风险评估必须是把功夫下到管理上。必须建立管理因素是风险的根源,安全隐患都能够通过加强管理得到控制的理念。在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时,要考虑对难以整改和无力整改的隐患进行管理控制,防范隐患在作业过程中构成风险、酿成事故,还要从机制上和管理行为上,防止隐患的再次发生。在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隐患时,要考虑到对人的教育、培训,还要考虑从制度和机制上约束人的行为,考虑用先进的文化来影响员工。
4、开展风险评估必须继承并整合安全管理的常规做法。风险评估是在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预控基础上的拓展、改进、整合,不是新鲜事物;决不能“另起炉灶”。我公司在开展试点工作前,除完成一轮全面的安全性评价外,又开展了动态的评价工作,在危险点分析预控、现场工作安全控制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在辨识危险、评价危害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新的风险评估工作中,较好的继承与整合原来的常规工作,这是我们能够较快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5、开展风险评估必须齐抓共管、符合标准。风险评估标准只有作为安全工作的标准体系之一得到贯彻,才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评估和检查是手段,不是目的,发现的安全隐患需要事故或控制,才能逐步达到标准目标。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上评下辨、监评保贯”的思路,即上级“主要是各级监督体系”对下级组织评估、监督整改,生产员工接受风险辨识的培训教育并在生产过程中应用,保证体系负责根据风险评估标准完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工作的组织管理,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6、开展风险评估必须重视对员工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培训教育。控制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行为的防范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我们坚决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培训为导”的指导意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采取多方式、多层次逐步推进。在利用《风险辨识手册》进行培训的同时,抓紧培题库建设,全方位地展开考试考核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水平。
7、开展风险评估必须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要适应安全生产发展和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主动接受安全生产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我们在工作中认识到本质安全是最大的安全效益,是防范事故最坚强的屏障;风险管理是统畴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员工素质能力、全面把握安全局面、改进安全风险控制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是现代电网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和正确选择。
(二)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1、评估标准还不够完善,部分项目特别是人员素质和安全文化等内容的评估依据还不够不充分;主观的评价方法经实践验证不易接受,具体评估的方式方法还待于探索,评估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辨识手册》受作业对象、作业方法、作业过程、作业项目和掌握事故案例的限制,操作中还需进一步细化。
2、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短时间内员工风险意识和安全素质提高的程度还不明显。而且受培训效果的限制,部分人员辨识危害、控制风险的习惯和能力还存在差距。如何引导员工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风险辨识方法地,主动辨识作业活动中风险因素,自发采取控制措施,除需要利用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培训与辨识工作以外,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激励和保证机制,促进学习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