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固定用火的分类和安全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2月09日

  四、固定用火的管理措施

  1、建立固定用火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基层车间要建立“固定用火管理规定”,形成制度,规范固定用火的行为,具体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由基层车间到消防部门领取(固定用火票),进行风险因素识别并落实措施,经车间负责人、安全监督审核,确定规定用火现场责任人,各责任人签字确认后上报消防部门检查、验收、经直属单位安全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2)批准的固定用火票必须在固定用火现场进行张贴,并严格在划定的固定用火范围内进行用火。固定用火的分析人员既是用火人又是监火人,必须严格监控火源和可燃物。

  (3)固定用火点周围不得放置裸露的易燃、可燃物质,应该远离火源和热源至少1.5米,如果操作中必须使用易燃、可燃物质,用完后必须撤离固定用火点到安全位置妥善储存。由固定用火的分析人员进行检查并落实,确保固定用火安全。固定用火区的现场负责人、车间安全监督、车间领导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

  (4)固定用火点的点火用具要求定位摆放,班组交接。由固定用火的分析人员进行检查落实,确保点火源完全受控。固定用火区的现场负责人、车间安全监督、车间领导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

  (5)固定用火点的房间内的易燃、可燃物质(主要指气体和液体物质)必须妥善保管,用后密闭保存,不得暴露,不得靠近火源和热源。由固定用火的分析人员进行检查并落实,确保固定用火安全。固定用火区的现场负责人、车间安全监督、车间领导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

  (6)容易产生积炭和易分解出易燃气体的固定用火点风道设施,必须定期对积炭进行清理,原则上一年进行一次,防止由于积炭过多造成风道火灾。固定用火的现场负责人负责组织落实,设备口配合实施,安全口进行监督。

  (7)辅助性各种焊接、切割作业区半径15m内不准有其它可燃物泄漏和暴露;现场的地漏、排水口、各类水封井、阀门井、排气管管道必须封严盖实。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或停止用火,防止发生事故。由固定用火的监火人进行检查并落实,确保安全。固定用火区的现场负责人、车间安全监督、车间领导进定期监督检查。

  (8)严禁用明火或电炉加热易燃液体。

  (9)当固定用火点发生可燃、易燃物质大量泄漏等异常情况时,必须停止用火。立即处理泄漏源,房间通风换气,确认处理安全后方可再次用火。由固定用火的分析人员进行检查并落实,确保安全。固定用火区的现场负责人、车间安全监督、车间领导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

  (10)监火人对动火现场负责监护,动火作业结束之前,不得擅离现场(色谱分析除外),如发生着火,执行车间火灾应急计划,立即报警,组织扑救、疏散、警戒,将损失降到最低。

  (11)固定用火点每年进行1次全面检查审批,固定用火票使用期限为1年,对不能达到固定用火要求的区域不得批准固定用火。

  2、建立并完善消防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基层车间建立义务消防队,确定每个队员的职责,每年对人员组织培训和演练,特别要加强对存在危险性较大的固定用火点的模拟演练。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

  《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鉴于此,进行固定用火的仪器设备、加热用炉具、焊割设备要符合安全要求。固定用火区现场必须配备足够、合适、有效的灭火器、固定用火区的现场负责人必须定期进行检查灭火器完好状况和现场安全措施。

  五、固定用火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措施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在消防方面,必须取得省、自治区组织的消防专项培训合格证,对固定用火的管理全面负责。

  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掌握本岗位固定用火中危险因素和应急处理措施。

  3、辅助性(维修维护类)固定用火,如各种焊接、切割作业用火的人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能进行相关固定用火。

  根据杜邦公司的安全理念,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只要掌握了事故致因理论和预防事故的原理,积极应用“3E”原则,加强管理,及时消除固定用火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切断“火三角”中火灾爆炸的途径,固定用火中的火灾爆炸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