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住宅火灾预防的对策和措施
2.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
为加强对社区消防工作的领导,应成立相对独立的社区消防工作领导机构,由消防部门基层大队领导主管负责社区消防工作,加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消防联络员制度、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消防宣传教育、用火用电管理、定期检查巡查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和消防安全奖惩制度及居民防火公约等,将工作开展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现居民住宅消防安全稳定的工作目标,保障消防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落实。
2.2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全面促进居民居住区消防建设的开展
居民住宅消防工作在社区建设乃至整个城市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社区消防建设。首先,要健全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明确社区消防工作的分管领导,成立相应的社区消防(防火)安全自治组织,业主代表应占一定比例;其次,要明确职责,街道办事处要将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要内容,制定社区消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社区消防工作会议,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消防管理工作,与驻区单位签订防火安全责任状等。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制定防火公约,定期检查社区内的单位、居民住宅楼和消防通道的安全状况,为辖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消防安全服务。民政、城建、工商、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应根据社区消防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履行建设、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责。辖区公安派出所应督促单位、物业管理、居民委员会履行消防职责并开展防火检查。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社区消防业务指导,督促检查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对社区内的单位定期监督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辖区消防中队要熟悉社区环境,针对性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2.3加强和完善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消防设施是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新建小区或旧城改造,要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消防队(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必须与小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小区管理机构应安装报警电话,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小型便携式灭火救援设备。引导居民家庭配备灭火器、安全绳、应急照明器材等自救逃生器材。
2.4聚合社区民力,整合群防资源
住宅消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综合治理,住宅小区内的单位及“六小”场所要积极支持配合消防建设,切实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责任,与社区居委会共同开展各项活动,共同预防火灾的发生。要借助小区内人员密集这一优势,大力发展义务消防组织建设,开展消防宣传,实行火灾联防。实行动态型消防管理,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单位要开展经常性防火检查,确保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车通,消防器材完好有效。同时,要定期对对居民家庭用电、用火、用气进行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2.5搞好消防宣传,普及消防科学知识
实践证明,大多数住宅火灾,都是由于居民思想麻痹,缺乏消防科学知识,违章违规所致。消防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扩大群众基础,群众广泛参与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火灾隐患。在住宅小区内,可以采取“教育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小区,影响整个社区”安全教育的模式,开拓多种渠道进行消防安全宣传,以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依托社区内的宣传栏、公益广告牌、图书室、固定警示牌等开展宣传;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游艺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社区广播、有线电视、户外电子屏、小区互联网、社区小报等大力宣传消防知识;充分发挥社区学校、幼儿园的基础教育作用,从小培养孩子们消防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防火习惯;对社区内管理人员和常住留守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之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和火灾扑救、逃生技能;鼓励社区居民家庭参加火灾保险,以提高其抗御灾害的能力。
2.6增强住宅科技含量,提高住宅自防自救能力
智能住宅需要有高度自动化的设施与之相配套。一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住宅中的应用,为及时控火和灭火起到保障。同时该技术的应用也为住宅面积的扩大化,选用建筑材料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二是火灾探测和警报系统在住宅中的运用,可以起到预防和警示作用,特别是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公寓的增多,为能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火灾时自救逃生,增设特殊的救助器材和设施已成必要;三是电气消防安全检测仪的使用,对预防住宅电气火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通过检测仪检查电气安装是否合乎规范,也可以直观地看到火险隐患的图像显示,为电气火灾隐患整改提供了依据。
当然光制定对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严格的去执行它,让它成为社区生活和管理的一部分。除了这些,我们自己本身还要掌握一定的逃生技巧和自救方法,这样可以更好的在火灾当中保护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