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用航空运输中,发生事故和事故征候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70%以上的原因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机务维修领域的研究表明,世界上20%~30%的空中停车、50%的航班延误、50%的航班取消均是由维修中的人为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引起的。因此,机务维修工作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沿阵地。 由于机务维修人员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大,以及工作环境恶劣等原因,存在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因而,增强机务安全管理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航空运输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问题。要保障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其关键就是要建立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以此作为推动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的动力。建立健全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有助于全员参与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对维修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机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要实现持续安全目标,除人-机-环必须配套协同运行外,还须通过安全管理手段将三部分有机调动起来。目前机务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对机务安全管理规律的研究和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对安全隐患的认识不敏感,对事件分析处理不力,预防措施缺乏,仅仅停留“法规、行业规范和制度”等表面现象上;重效益利润指标考核,轻视安全考核。 (2)由于民航机务维修与维护不仅涉及到发动机和飞机结构,还涉及到电子器件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造成维修单位重技术轻安全管理。 (3)我国机务安全管理人员进入门槛较低,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学习与培训,缺乏安全管理理论及实践,安全管理用人机制尚待完善。 (4)维修单位工作任务重,工作超时情况比较严重,维修人员培训不足,对基本技能训练不够重视。航空公司中工程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加大了安全管理难度。 (5)机务人员易受到强噪声、极端的温度条件(太热或太冷)、恶劣天气条件、工作场所、照明不良、异常的振动以及肮脏的工作表面等环境影响,这些环境对员工的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易造成人为差错。一些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高,极易诱发安全问题。 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的航空机务安全管理还处于最初的只注重物质激励的阶段,对机务人员的真正需求并没有充分的重视,过于强调对机务人员的约束。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的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已迫在眉睫。鉴于我国目前机务安全管理的现状,针对机务安全管理的问题,结合我国机务安全管理的模式,应用激励的基本原理,主要从长期激励机制和短期激励机制、物质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内外激励机制、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四方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
1. 长期和短期激励机制
安全目标管理是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它的实现也必须依靠一切可能的激励手段。企业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目标体系,紧紧围绕安全目标体系制定具体的安全工作,充分调动起各级领导和所有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安全目标实现时间性可以把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划分为长期和短期激励机制。机务部门作出的长期激励措施对员工的影响时间较长,甚至要在若干年后才能体现出来,其在内部安全管理上的投入也需要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围绕未来安全状况和安全状态制定的长期激励计划,长期直接引导员工的安全行为和动机,最终可能形成一种安全文化给予体现。长期激励能够使员工始终追求安全目标以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愿望,并且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安全责任心。当然,长期激励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修订,否则也可能会影响员工信心。若长期激励不能及时兑现,会严重影响经营者的积极性,使大多数机务人员失去对实现安全目标的信心。短期激励措施能够直接体现短期需要和期望,充分发挥激励对机务人员真正的吸引力,完善长期激励的不足。为了机务安全管理激励具有
持续动力,应该将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建立长期和短期激励过程中应注意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并确定有效的激励手段和方法;促使每位员工都能明确自己在生产工作中应负应尽的责任,以及应具有的权力和实现目标之后自己应得到的利益。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大量具体的组织工作,对所遇到的困难要充分利用被授予的权力,主动地去加以克服。 2. 机务安全管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可知,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其他需要就要受到影响。因此,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动力,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机务安全管理应重视目标效价与个人需要的联系,建立以安全绩效为基础的合理奖惩和晋级加薪等物质激励机制。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支柱,精神激励是机务安全管理激励必要的手段。机务安全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满足员工的精神追求如参与安全活动,搭建安全交流平台、尊重员工总结经验和荣誉奖励等,让其充分体现主人翁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实现其事业价值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需要。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使两者具有效相容,过份地依赖强调其一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以物质利益和精神动力的激励机制应考虑到机务人员安全工作行为动机的激发与机务人员的公平感的联系,完善考核制度,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消除攀比心理的消极影响。 3. 机务安全管理内外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机务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内部环境(企业环境)和外部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机务安全管理激励要以全局出发,结合具体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追求激励资源配置最优化。机务维修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性和高风险性,机务人员每天都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加之机务工作脏、苦、累,自然条件差,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是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安全管理激励的必要手段。维修单位内部,一是要充分利用张贴安全标语、举办安全宣传栏、安全图片展览、召开动员大会和开展安全知识演讲比赛等活动,树立安全生产标兵、宣扬先进事迹,营造安全生产的积极氛围,努力推崇安全文化建设;二是要不断改善维修作业环境,合理供给劳保用品;三是要对机务维护人员的压力进行科学管理,减轻员工过重的心理压力;四是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机务人员作为人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相接处,接收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并获得不同信息。以信息为动力,激励员工对工作的爱好、兴趣、责任感和成就感。安全管理者要想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内、外激励的有机结合,不仅仅满足员工物质、社交情感等需要的同时,还应该让员工体味到差错和事故带来的危害,以便激发其对安全工作热情。
4. 机务安全管理人性化和制度化的激励机制 管理以人为主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有效的安全管理必须充分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激发机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实施人性化激励机制,才能给予安全管理工作持续的动能。然而,没有制度化约束机制,仅仅靠人性化是难以保障安全管理效能的。制度是机务安全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一环,严格的规章管理仍将是机务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每一个维修单位都应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实施人性化过程并不意味着放松规章制度要求,而是从“人”角度对规章制度的补充,使规章制度更加人性化、合理化。人性化和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指导维护人员的行为,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使广大员工把认真贯彻落实、处处维护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变成自觉行动,消除安全管理中的结构性、功能性内耗,增强机务人员的安全感等。 结语 合理有效的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是落实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以长期和短期激励、物质和精神激励、内外激励、人性化和制度化激励相互结合,根据不同的优缺点,取长补短,结合机务安全管理激励过程设计,建立了机务安全管理的激励机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机务安全管理的激励机制旨在提高我国机务安全管理的水平,为航空安全管理部门和机务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机务从事人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减少航空事故甚至是重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