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供电企业的管理体系分为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两个体系的有效运作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基础,但是,在实际中,两个体系的运作存在矛盾,致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分析其问题存在的根源,主要是两个体系之间没有实现有效沟通,本文通过分析两个体系之间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建立多层面、经常性沟通机制,从而解决两个体系之间的问题根源,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总体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沟通 安全生产 监督体系 保障体系
安全生产对供电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实施有效的预控及安全监督是保障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为此,供电企业普遍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监察部门,构建了包括领导班子及主要部门领导组成的安全生产委员会、专职安全管理部门、班组安全员的三级安全管理体系,编制了安全生产系列管理制度,开展全方位经常性的安全管理工作,以确保能及时发现各类违章行为,收集有效事故信息,研究分析事故隐患根源,制定应对措施等,工作安排可谓周全。
因应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角度,设置了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其中,监督体系主要由安全监督部门、三级安全网组成;保障体系主要由生产管理、工程管理部门、各运行部门及施工单位组成,两大体系各负其责,共同构成了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监督制度众多,监督手段丰富,但安全生产事故还是时有发生,作业违章行为及未遂事故有时频繁出现,令安全监督人员防不胜防,甚至疲于奔命;生产保障人员忙于应付缺陷整改和各类检查,影响了生产进度,安全生产目标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证。
● 通过对近年安全管理过程的研究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安全监督工作方法有效性差。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是监督体系的主要工作,但监督体系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往往只是根据自己主观意向制定一些强制性执行的条款,或者只是以文件传达文件,没有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因应不同执行环境、不同执行群体来制定不同的条款。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制度条款的不切实际,但仍要强制执行,从而导致出现了反作用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例如,安全监督人员发现工作人员在路边作业时,车辆往来频繁,为了提高安全警示效果,避免车辆伤害,于是制定了一个规定,要求工作人员在有车辆通过的场所作业要统一穿着反光衣。这个规定本意是好的,反光衣的确可以起到防止工作人员不受车辆伤害的作用。但是,这个制度出台后,引起了工作人员的强烈反响,主要是反映两个问题,一个是反光衣设计不科学,密封性过高,在高温的室外环境下作业,这个密不透风的反光衣造成施工人员体温过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二是要求凡是有车辆通行的地方都要穿反光衣,规定太笼统,导致在一些村间小道甚至变电站内作业都要穿,因为这些场所的确还是会有车辆通行,但只是可能一天通行一辆,或者通行速度只有10公里的时速而已。但是,制度已经出台了,而且为了这个制度能有效的执行,监督人员做了大量的宣贯工作,目的就要令制度得以实施。工作人员为避免受到处罚,在这种强制性的制度约束下,也只有勉强的执行。最终,由于穿反光衣成了施工人员的负担,大家意见很大,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导致工作人员中暑。
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安全监督管理只追求权威性、强制性和约束性,是一种单向的、粗略的管制方式,简单的通过制定制度、检查和处罚来实现安全监督,完全就没有一个信息交流和沟通的过程,造成监督与被监督两者之间的观点存在分歧,监督体系疲于奔命却不见成效,甚至起到了反作用的效果。
二是生产保障体系对安全管理认识不足。
保障体系的生产员工往往认为安全是安监部门的事情,忽视了安全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必要条件,没有安全,实现工作目标只能是空中楼阁。
在一个变电站的扩建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一起打桩机压断运行中的高压电缆事故,事故的发生在工程设计阶段已经埋下了隐患,基建图纸设计中有一支桩的位置就在运行中的电缆沟旁边,但是工程管理部门、设计部门都没有引起重视,认为这是一个避免不了的问题,施工过程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工程设计、审图、进场施工的整个过程都没有安全监督人员参与。运行中的电缆是一个很大的事故隐患,但在设计中遇到这个隐患的时候,工程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程度,因为,站在他们的角度,只要这只桩不是在电缆沟中间穿过,就不对工程造成影响,为了避免重复设计而延误了工期,工程管理部门采取的解决办法是把它给忽略了,一心一意抓进度。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这个隐患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去采取安全措施,没有把问题提出来,继续野蛮施工,结果事故就发生了。事故发生以后,只能由安全监督人员提出了整改方案,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以后才能继续施工,这样不但更加拖慢了施工进度,而且还造成了企业的损失。“安全就是效益”在这起事故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生产保障体系对这个理念的认识是肤浅的,处理安全问题的时候敏感度不够,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内“抓效率、抓速度”的现象较普遍,生产保障体系重效率、轻安全的观念根深蒂固,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却无法解决时,保障体系首先想到的是跳过这个安全问题,继续抓生产进度,而不是主动的跟监督体系协调解决安全问题,导致了事故的萌芽。监督部门也存在重监督轻服务的问题,导致为监督而监督,忘记了监督的目的是为企业平稳地实现整体安全生产目标,使监督效果不理想。
以上两个问题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目标难以实现的主要障碍,深入分析其存在的根源,其实都是因为沟通不足引起的。监督体系工作方法的有效性低,主要原因就是其理论脱离了实际,理论和实际是有本质区别的,脱离了实际的理论是无效的理论,要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和谐统一,提高理论的有效性,唯一的途径就是理论的创造者与实际的执行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先深入理解实际情况,然后才能创造出与实际相符的理论。保障体系对安全管理认识不足,主要原因是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脱离了监督体系,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以抓效率为主,在遇到安全问题的时候“闭门造车”,出于本能的把安全问题最小化,把生产效率最大化。要提高保障体系对安全管理的认识,首先要解决的是“闭门造车”的工作习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密切与监督体系联系,利用监督体系对安全管理的专业认识,提高对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的深入分析。因此,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在两个体系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让两个体系能进行信息的交换,通过沟通提高监督体系工作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保障体系对安全管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