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7月04日

一.行为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行为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1.行为的概念
          就是人类在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动作。           
    行为的基本模式
    (1) 刺激--反应理论(自然属性模式)
           行为是指由刺激物(客观物)引起的某种反应。如在易燃易爆的地方出现了火情(刺激物),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将它扑灭。
    刺激--反应理论所说明的人的行为过程是由人的生理属性决定的。从因果关系上看有以下两个共同点:
           第一,相同的刺激会引起不同的行为。
           第二,相同的行为来自不同的刺激。
    (2)需要--行为理论(社会属性模式)
    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来源,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
    动机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同一个动机可以引起不同的行为。
    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
    合理的动机也可能引起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行为。
    (3)场理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模式]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是一个场,包括“这个人和他的心理环境的生活空间”,行为是由这个场决定的。他的基本公式是:       
            B=f(P×E)
            式中:
    B---人的行为
            P---个人的内在因素;
            E---环境(自然及社会)
    鹤田事故模型
             A=f(P×E)
             式中:
    A---事故;
             P---个人的内在因素(人的失误);
             E---环境(不良的物质条件)。
    2 .行为的特征
     (1)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人类的行为具有自动、自发的特点,外力可能影响人的行为,但无法发动起行为,外部权力和命令无法强制一个人产生真正的效忠行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提高人的自觉性(认同感),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
    (2)行为的因果性
    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起因。遗传素质、外部环境是影响行为的生理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等是行为的内部原因。
    (3)行为的目的性
    人类并非盲目的行动,它不仅有起因而且有目标。有直接目标,也有间接目标;有总目标,也有子目标;有长远目标,也有近期目标等。
    (4)行为的持久性、连续性
    行为指向目标,目标没有完成之前行为不会终止;旧目标达到还有新目标攀登。(5)行为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人类的行为经过学习、训练、重复、实践,可能形成较稳定的、习惯性的活动方式;环境的变化也会造成行为的可塑性特点。
     3.行为分类
    (1)先天性行为
    是人类遗传下来的行为,如手指受到针刺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是人的本能行为。
    (2)后天性行为
    是人们通过获得知识而产生的行为,如人们操作机器的本领,就是经过学习获得的。
    按行为主体的不同分
    4 .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
    (1)安全行为及其特征
     ①安全行为          
    是指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遵守劳动纪律、遵守作业规程,并在危险状态和事故发生时能够正确处置的行为。
    ②安全行为的特征
    以安全作业规程、技术规程、管理规程为规范(标准),以躯体动作为载体,按照一定的操作方式连接起来。
    (2)不安全行为及其分类
       ①不安全行为
    是指能引发事故的人的行为差错,是人的一种主观行为。
    一切脱离公认的安全作业方式并增加事故可能性的行为。
    由于信息输入失误导致判断失误而引起的误操作。
      ②不安全行为分类
    有意识的不安全行为
        是指有目的、有意识、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
    如在多数情况下,许多司机在超过安全速度行驶时能“幸免于难”而达到理想目的,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并视这种不安全行是安全行为。
     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
        是指一种非故意的、未意识到的不安全行为。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感知的错误、判断不准确和反应迟缓而造成的。如把冷水开关错作热水开关,驾驶员看错指示牌(指示器)等。
    (二)影响行为因素
    1.遗传因素
    (1)遗传基因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元素组成
    (2)遗传基因对我们“硬件”的影响,如身高、人体尺寸、体格、体力、疾患等
    (3)遗传基因对我们“软件”的影响,一母所生的孩子,人格特质(行为)迥异,且难以改变
    (4)遗传基因对我们智力的影响,少则30%,多则90%
    2.环境因素
    (1)家庭和父母
    (2)学校和同龄人
    (3)工作环境和同伴
    (4)社会经历
    (5)文化背景
    (6)自然环境
    3.心理因素
    (1)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向过程。
    (2)个性心理
         气质、性格、能力等。
    (3)心理因素决定个体行为的千差万别
    4.生理因素
    (1)身体的缺陷
    (2)患有某种疾病
    (3)生物节律
    (4)休息不好
    看见美食时的心理与生理反应:
    心理因素
    人体进食信号-心理因素:感官影响-美食当前,产生进食欲望;我不能吃太多,以免体重上升。
    生理因素
    人体进食信号-生理因素:脑神经系统控制进食;胃肠消化速度;肝脏转换成肝糖储存。
    二.不安全行为的识别
    (一)国家标准
    根据GB6441《企业员工伤亡事故》(GB6441-86)将不安全行为分为13大类,包括以下内容: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削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
    (1)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操作;
    (2)违反操作规程操作;
    (3)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动火、动土、进入有限空间等);
    (4)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
    (5)违反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
    (6)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
    (三)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1.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内在因素
    (1)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乏责任心;
    (2)业务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
    ? 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 知道该怎么做,但坚持不下去
    (3)作业过程心理状态异常;
    (4)不良生活习惯;
    (5)休息不好。
    2.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外界因素
    (1)有章不循,安全管理松弛;
    (2)安全教育培训不力;
    (3)作业环境恶劣;
    (4)劳动组织不合理;
    (5)信息处理错误;
    (6)设施、设备、工具功能不全或失效。
    3.产生不安全行为原因的因素
    (1)心理因素
    其行为表现:行为暴躁、鲁莽、自负、不协作、不合群、懒惰、行动草率,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过分敏感、恐惧、神经质,家庭不和,邻里纠纷,殴气、抵触情绪等。
    (2)生理(病理、药理)因素
    如足跛、手疾、近视、耳背、反应迟缓、休息不够(疲劳)、体力不足、身体不适、带病上班、服用某种药物,以及生物节律等等。
    (3)知识能力因素
    如文化水平低、相关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实践经验少、不懂业务技术、操作有困难、技能不熟练、人际关系处理不好、遗忘等。
    (4)环境因素
    1)管理因素
    ①管理制度缺陷
    ②现场管理缺陷 <..\..\安全知识\辅助材料\音响类\系统缺陷.ppt>
    ③设备管理缺陷
    ④教育培训缺失或不足
    ⑤工作环境不良或没有改善或采取防护措施
    2)社会因素
    ①家庭因素
    ②文化背景
    ③人际关系   
    三.个性心理特征与不安全行为
    (一)个性的一般概念
    1.个性的含义
        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稳定性;
    (3)可塑性;
    (4)独特性。
    3.个性的心理结构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2)个性心理特征的定义
    是指个体比较稳定地、经常地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体差异的能力、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
    (1)能力的概念
     1)能力的定义
    是使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需条件。
    2)人的能力的形成
    ①人的素质
    ②教育和实践活动
    ③人的主观能动性
    3)影响个人能力的因素
    ①生理状态
    ②身体状态
    ③病理状态
    ④药理状态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