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质安全化原理,要消除生产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这一原理的实质是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作业或误操作)已发生,或者设备的某个零部件发生了故障,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作用(如自动保险和失效保护装置等的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减弱原则
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的水平。如依靠个体防护降低吸入尘毒数量;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
3.距离防护的原则
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有关,依照距离危险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减弱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是很有效的。如对触电的防护、放射性或电离辐射的防护,都可以用距离防护的原理来减弱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4.防止接近原则
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有害因素作用区域。或防止危险、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作区域。如采用安全栅栏,冲压设备采用双手按钮等。
5.时间防护原则
使人处于危险和有害因素作用环境中的时间缩短到安全限度之内。如对体力劳动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实行缩短工时制度。
6.屏蔽和隔离原则
屏蔽原理即在危险因素的作用范围内设置障碍,同操作人员隔离开来,避免危险因素对人的伤害。如转运、传动机械的防护罩、放射线的铅板屏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