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1月08日

 

     (四) 高温、低温  

    分析高温、低温危害因素时,一般参照类比作业场所的测试数据,进行类比分析。

    (1) 高温危害

    高温作业人员受环境热负荷的影响,作业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以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感觉运动协调功能都明显下降。35℃时仅为一般情况下的70%左右;极重体力劳动作业能力,30℃时只有一般情况下的50%-70%,35℃时则仅有30%左右。高温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高温环境还会引起中暑(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热衰竭),长期高温作业(数年)可出现高血压、心肌受损和消化功能障碍病症。

    高温危害程度与气温、气湿、气流、辐射热和个体热耐受性有关。国家标准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依据生产性热源、工作地点气温和劳动时间率将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是依据工作地点温度和湿度、劳动强度制定的(不适用于辐射强度超过12.56J/cm<sup>2</sup>·min或3卡/cm<sup>2</sup>的高温强辐射热和露天作业)。

    (2) 低温危害

    低温作业人员受环境低温影响,操作功能随温度的下降而明显下降。如手皮肤温度降到15.5℃时操作功能开始受影响,降到10℃-12℃时触觉明显减弱,降到4℃—5℃时几乎完全失去触觉的鉴别能力和知觉;手部温度降到8℃,即使(涉及触觉敏感性的)粗糙作业也会感到困难;冷暴露,即使未致体温过低,对脑功能也有一定影响,使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时间延长、作业失误率增多,甚至产生幻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也有一定影响。 

    低温环境会引起冻伤、体温降低,甚至造成死亡。低温的危害程度与环境温度、活动强度、健康状况、饮食和防寒装备有关。国家标准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依据温度范围、作业时间率将5℃以下的低温作业的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

     (五) 采光、照明  

     作业场所采光、照明不良,易造成标识不清、人员的跌、绊和误操作率增加的现象,因而在危害辨识时应对作业环境的采光、照明是否满足国家有关建筑设计的采光、照明卫生标准要求作出分析。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