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点辨识和控制手册
危险点就是指在作业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场所、部位、地点、设备或行为等。危险点预控就是在作业前,通过一定的途径,对作业中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防止由于人为失误而造成的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的一种方法。它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是新时期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危险点预控可以取得下列几方面的作用:
(1) 增强作业人员 对现实存在的 危险点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有效地防止作业人员随机或不自觉的行动而导致违章作业;
(3) 弥补由于技术业务不精、作业流程不熟悉等人员素质问题而引发事故的不足;
(4) 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进一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1 危险点辨识分类
危险点一般可分成2大类:静态危险点和动态危险点。
1.1 静态危险点
一般作业环境和设备系统方面存在的危险点多属此类。这类危险点大多是由于设计不完善或制造和安装检修质量不良造成的,比较明显直观,不整改无法消除,并对施工作业产生长期的影响。如工作场所照 明不足, 楼梯、平台防护装置不完善,SF6开关室或有毒有害物质工作间通风不符合要求,高压电气设备安全距离不够等。
1.2 动态危险点
一般行为方面的危险点多属此类。这类危险点一般不够明显,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外部条件的变化才出现。如在施工中需要改变安全措施,致使工作人员短时间失去防护;在倒闸操作中突然改变了原系统运行方式,导致无法再按原顺序继续操作;在工作中发现有的工作人员身体不适或由于种种原因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已不适合当前工作;预防性试验或定期检验中发现的,对人身或设备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问题等。
2 危险点的辨识
2.1 从作业环境方面捕捉危险点如在进入SF6开关室内工作前,考 虑开关设备有无泄漏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在防火重点部位或场所进行动火工作前,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善;在高处工作时检查梯子、平台的防护设备是否齐全,平台允许荷重能否满足施工要求等。
2.2 从设备系统和工器具方面捕捉危险点如在进行起重工作前,检查起重设备(如汽车吊)和起重工器具是否经过定期检验合格;在易燃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可能泄漏的场所工作前,检查空气浓度是否超标;在施工现场接临时电源前,检查配电箱有无漏电、触保器和接地系统是否良好等。
2.3 从作业中辨识危险点
如在开工前了解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是否适合当前的工作,分析设备系统有可能失去保护或工作人员防护措施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3 危险点预控的基本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危险点的预控方法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做到准确、完整、及时、可靠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3.1 对静态危险点的预控方法
一般静态危险点是固有的、长期存在,不采取彻底的更改措施是无法消除的,对作业人员的威胁是永久性的。所以必须尽最大努力从根本上消除危险点,同时兼顾现实可能性和经济性,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3.1.1 彻底根除危险点
对基建改造工程,要从设计、选型、制造、安装、验收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从根本上避免危险点的产生。对于已经存在的危险点应结合大修进行技术改造,彻底消除。如有的老旧变电设备,安全距离不合格,防误闭锁装置不完善,必须进行改造,更换设备,加装微机防误装置等。
3.1.2 将危险点隔离
对于一些无法消除的危险点,可采用设置现场警告牌、加装围栏或隔离档板等,从空间上将危险点隔离开来。如在10 kV开关柜上面加装隔离封板,防止工作人员作业时误碰带电母线等。
3.1.3 强化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
对于无法隔离的危险点,可从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着手加以解决。如在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场所工作时,除了增加必要的通风设施外,工作人员都应戴防毒面具和呼吸器;对登高作业需要从无护笼的钢直梯攀登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使用安全带等。
3.1.4 采取补充安全措施消除危险点
对于一些短时间尚未改造和消除的危险点,在开工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如施工现场照明不足,应加装临时照明设施;通风不良,应增加临时通风设施;施工电源没有漏电保护,可采用带有漏电保安器的接线盘等。
3.1.5 采取更可靠的安全措施使危险点在施工时不存在危险性
对于一些从技术上难以改造或从经济上考虑不值得改造的危险点,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加以防范。如线路停电作业,对同杆架设和交叉跨跃的带电线路,可采取停电的措施或其他防止触电的可靠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