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冬期施工防滑安全措施:
1、对脚手架、上人爬梯和场内运输道路,要有可靠防滑措施,特别是临时爬梯、通道等要钉防滑条,发现有损坏时,要及时修理。对斜道、通行道、爬梯等作业面上的霜冻、冰块、积雪要及时清除。
2、霜雪天后要及时清扫。大风大雪后要及时检查脚手架,除应及时清扫霜雪外,可采用撒炉灰、锯末、砂子等方法进行防滑。防止高空坠落事故发生。
3、每天上班时,首先清除操作部位的冰、霜、雪等。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衣着要灵便, 挂牢安全带,雪天除紧急情况外尽可能不从事危险作业。
(五)冬期施工防冻安全措施:
1、入冬前,应对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建、构筑物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凡是固定位置的施工机械等都应搭设防寒棚;
2、一切贮水机械设备及管道内的存水,每天下班时,一定要把水放干净,防止冻裂;管、池试水后要及时排出;确保冬期顺利施工;
3、职工生活用水管、排水排污管道外露的均应做好保温防冻工作。
(六)冬期施工防中毒安全措施:
1、加强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有毒有害物品必须安排专人管理,严格执行运输、存放和领用的相关制度。
2、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的仓库应有专人负责。
3、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和用焦炉、煤炉生火的场所必须设通风孔,有专人看管,保持空气畅通,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4、职工宿舍要符合安全卫生标准,解决好通风与保暖,严禁使用没有烟囱的炉子,禁止在宿舍内使用木材及电炉子取暖,宿舍内设灭火器,并且设有专人负责;
5、工地每天晚上要有人值班,巡查职工宿舍情况,预防煤气中毒等事故。
(七)冬季施工防风安全措施:
1、注意天气变化,观察风力、风向,提前做好防风、抗风措施的准备。
2、现场起重机械做好日常检测,风力超过6级时不得进行吊装作业。
3、高空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带。风力超过6级时,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4、燃易爆品集中堆放在制定地点,不得随意堆放。附近不得有明火,以防引发火灾。
5、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必须覆盖牢靠,防止风沙吹乱。
6、变压器、临时房屋、库房等必须有稳定的抗风设施,防止大风吹倒或掀盖。
7、严禁在雨雪、大风天气进行设备拆装。加强对基坑壁的支护和基坑周边的防护。
(八)冬季施工防交通事故安全措施:
施工现场人员众多,而冬季又天冷路滑。因此,对于在冬季施工时车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广泛开展冬季行车安全教育,落实防冻、防滑、防雾和防火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的冬季行车安全意识。
2、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杜绝由于车辆故障而引发事故。按照规定及时安排对车辆进行维修和保养,做到定期检查、计划维修、合理使用,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状况。
3、认真贯彻落实车辆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车辆的换季保养工作,要采用符合冬季使用的防冻液、润滑油和制动液、发动机和散热器外壳要安装防寒保温罩,尤其是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灯光系统必须完好可靠,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4、教育司机在施工场地要减速慢行,严禁酒后开车、无照驾驶、疲劳驾驶、不强超抢会,做到礼让“三先”确保行车安全。
5、遇严重冰雪路面要求加装防滑链、车辆行进中应保持行车距离,并适当拉长车距降低车速。
(九)冬季施工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1、所有施工机具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技术状况良好,安全装置齐全有效。经安全检查合格验收后方可使用,施工机具操作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持证上岗。班前对所使用的机具、设备、防护用品及操作环境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发现隐患立即上报。
2、在露天、有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起重吊装作业。如要施工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3、施工机械在寒冷季节,当室外温度低于5℃,所有用水冷却的机械设备,在停止使用后,操作人员应及时放尽机体存水。
4、使用防冻液的机械设备,在加入防冻液前,应对冷却系统进行清洗根据气温要求,按比例配制防冻冷却液。
(十)冬季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1、施工现场材料码放整齐有序,不得占用施工用地道路,不得占压消防安全设施,并远离变压器 、高压线等。
2、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制定奖惩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文明施工工作。
3、防扬尘措施:
指定专人对场地内施工道路定期洒水保湿,保证道路有车辆通行时不扬尘且无水洼、冻泥浆、冰雪。租用符合环境要求的运输车辆并要求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进入施工现场车速放慢,防止扬尘。
(2)严禁超载,且车厢遮盖严密,防止洒落或细小颗粒材料的飞扬。
(3)外租车辆必须接受环保部门及施工单位的检查。
(4)禁止车辆带泥上路。
(5)水泥、石灰以及其他易飞的材料,指定存放地点严密遮盖,运输时采取有效防止遗洒、飞扬的卸运措施,减少扬尘。运土车辆装载不得过满,车帮顶部土设专人拍实,加以覆盖。遇有四级以上大风时,严禁土方施工,以免沿途散落。
四、做好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要完善现场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建立冬季施工安全生产值班制度,落实抢险救灾人员、设备和物资,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确保能够高效、有序地做好紧急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