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具体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7月30日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一)生产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识别、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目的是①掌握生产环境中职业危害的性质、种类、强度(浓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状况,为评价职业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提供依据。②为研究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提供基础资料。③鉴定预防措施的效果等。为此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监测目的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及卫生档案制度。如以粉尘为例,可根据一个工作班中工人不同活动点、多次采样测定的每个点的平均浓度(C)有工人在该点逗留时间(T),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ime-weighted average'TWA)以了解工人的接触粉尘情况。

  (二)健康监护(health surveillance)

  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控制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等。

  1.健康检查 包括:(1)就业前健康检查(pre-employment examination)指对准备从事某种作业人员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了解受检者原来健康状况和各项基础数据;可发现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表4-2所列为上海市卫生监督法所定的就业禁忌证,可作参考。表4-2 有毒有害作业就业禁忌证(暂定)(略)摘自上海市卫生局1983年上海市工企业有毒有害作卫生监督法

  (2)定期健康检查(periodical examination)是指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接触有害作业工作进行常规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及时发现职业性疾病的可疑征象;检出高危人群作为重点监护对象;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其他工人。

  在职业人群中尤其对高危人群,可以列入定期检查的筛检内容有:①呼吸系统疾病。可通过定期问诊,体检,结合肺功能检查及X线胸片。对矽尘接触者,进行一年一次检查,接触煤尘或其他致病作用小的粉尘,可每2~3年进行一次,②听力损伤。如定期测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和工人听力变化。③有毒物质作用,结合生物学检测。我国规定有毒物质接触者,应定期检查,其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由卫生部颁布。截止1992年,已颁布了52种《职业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根据医学知识和积累,诊断标准和检查项目正在扩大。④职业性肿瘤。肺、膀胱、皮肤肿瘤。可通过X线(肺)、细胞学、膀胱镜(必要时对有膀胱危险的高危人群)检查来进行筛检。⑤腰背损伤。可通过患病率、缺勤率等资料分析而获得。

  2.健康档案 主要包括:①职业史和病史;②家族史(重点是遗传性疾病史)③基础健康资料,重点在就业前有关指标的水平;④接触有害因素及水平;⑤与职业有关的监护项目;⑥其他,包括嗜好及生活方式。健康监护卡应每个工人一份,编号保管。

  3.健康状况分析中常需计算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发病率、平均发病工龄及病伤缺勤率等。

  (三)职业流行病学调查(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职业流行病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研究职业性疾病在职业人群中发生、发展、分布和控制的规律,探讨及确定职业有害因素对人的安全接触水平,为评价和制订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现场干扰因素极为复杂,所以职业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搜集相当数量的资料,特别在研究有害因素的慢性影响时,常需长期的观察累积资料才能进行分析、评价。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多为分析性流行病学调查。常用横断面调查、队列调查、病例对照调查。

  (四)实验室测试

  常用于测试化学物的毒性,包括动物实验和体外测试系统,是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评价化学物毒性的依据。但是在使用动物实验资料时,应注意存在动物种属易感性的差异、寿命的不同、接触方式和环境差别等,尤其当动物样本数量不足时易产生推导偏差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