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卫生工程技术—防范危害的技术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2月02日

  五、生产噪声与振动控制

  生产过程中的噪声与振动控制,在我国于70年代末已形成一门专业,这是一个跨门类、多学科的专业,从安全生产考虑,它是以安全工程学中安全设备工程学和安全人机工程学两个主干学科为理论基础的专业工程技术。从人类居住生产环境角度考虑,它又属环境工程学范畴。

  1)生产噪声振动与控制的内涵与范畴

  本学科仅研究生产噪声与振动问题,首先考虑噪声与振动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与危害,这关系到在噪声与振动环境中人和物所处的安全程度,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包括物(对精密仪器设备、建筑物等)不受损害和功能发挥正常,劳动者和物在作业环境里是否安全与卫生。生产噪声与振动控制涉及到以下领域: (1)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2)损害人的身心健康;(3)影响人的安全行为,人为失误增多。

  在工程技术上常采用以下消除、减轻和控制噪声与振动的方法:

  1.噪声源控制。①改进机械设计:选用发声小的材料;改进设备结构;应用低噪声传动装置;合理配用润滑剂;②改进工艺和操作方法:降低噪声污染,用自动化工艺或机械无人操作;③提高加工精密度和装配质量;减少装配误差,避免撞击和减少摩擦。

  2.吸声技术。多孔吸声材料,一般选用无机纤维材料、泡沫塑料;有机纤维材料;吸声建筑材料。

  3.采用吸声结构。选用吸声结构,获得较好的低频吸声效果,弥补多孔材料的不足,常用吸声结构有: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空间吸声体等。

  4.隔声技术。①隔声材料:单层均匀介质型;双层板型;多层复合板型;②隔声罩技术; ③隔声室。

  5.消声器。消声器是一种阻止或减弱声能传播的装置,是控制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技术措施

  6.隔振与阻尼减振。①隔振技术:金属弹簧型、橡胶型、隔振材料型;②阻尼减振:阻尼材料有基料、填料、溶剂三类。

  7.个体防护:护耳器(各种类型的耳塞)

  六、辐射防护技术

  科学家发现:一些由不稳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能自发地转变成较稳定的原子,在其转变期间放射出量子能量较高的射线(粒子);一些电磁场交变发生源和光源随着频和功率强度增高,

  产生了高能电磁辐射。无论是放射性辐射或电磁辐射,在一定条件都会对人、工作环境、生活地区造成危害。从辐射现象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差异看,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亦称放射性辐射和电磁辐射。常见的X射线、β粒子、γ射线、中子、质子和宇宙射线属于电离辐射,而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射频电磁波等称为非电离辐射。无论是天然和人工,放射性辐射、还是电磁辐射,在一定条件下(距离、强度、接触时间)均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电离辐射是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射线和粒子。接触电离辐射的作业有:放射性矿石开采、放射性控伤及厚度检测、荧光粉生产、原子能工业、核物理研究;土壤水分的放射性测量、辐射育种、模特贮藏;X射线及放射性诊断治疗和卫生用品的消毒杀菌等;还有一些人工的辐射源即放射治疗学中的大计量照射,同位素应用人体诊断追踪,放射性废物排放或泄漏等等。对人体的危害即辐射损伤分为两类:躯体效应;遗传效应。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引起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急性和慢性放射病。急性放射病是短时期内大剂量(一次或多次)接触电离辐射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症状是造血障碍,出血症、毛发脱落、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局部或全身并发感染等。

  电磁辐射防护技术是保护操作者或公众免受电磁辐射(激光、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微波等)的危害,实现安全、健康、高效工作和舒适生活的一切方法、手段和设施,通过检查各种电磁辐射的强度、功率密度、污染程度和伤害人体的程度,实施辐射防护工程技术,同时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健康管理,制订规章制度、卫生标准及法规,实行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活动,达到检测、监察、防护电磁辐射的目的。

  电磁辐射危害的致因理论,国内外观点难以统一,“致热效应”、“累积效应”,或两者兼有。一种大照射量、短时间内,致热效应破坏或损伤人体;一种是小计量、长时间接触,能量累积效应致害致病。无论哪种观点,都证明而公认电磁辐射对操作者或公众会带来危害。具体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交感神经疲乏、紧张引起的植物神经失调、神经衰弱,对血象、视觉、性功能、骨髓、脏器组织等造成危害,并引起其他病症。

  辐射防护技术是核科学技术的二级学科,该学科在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将其归入二级学科职业卫生工程的分支学科,是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三级学科,把辐射防护技术应用于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的领域。

  无论是放射性辐射,还是电磁辐射,从预防和控制其危害,保护操作者或在辐射场中生活的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考虑,辐射防护技术学科的内涵及涉及的其他学科包括:放射学、电磁学、预防医学、放射诊断学、放射治疗学、同位素应用学、放射性废物处理学、环境污染学、材料科学、电磁辐射学、电磁防护工程学、职业照射学、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职业卫生工程、核安全工程、化学、物理学、电工基础、安全检测与监控、个体防护学、安全与卫生护品用品学、防毒工程、防尘工程、安全电气工程、安全模拟与仿真、灾害控制学、灾害学、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一门实用辐射防护工程技术,不但在安全科学技术中为其三级学科,而在灾害科学、减灾科学、预防医学领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放射性(电离)辐射防护措施有:①外照射防护措施: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②内照射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接触或直接进入人体;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控制放射性核素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单独隔离工作间(光滑、无缝、平整);易于去污;避免人直接取物;穿戴工作报和鞋帽;建立监测档案。③放射性表面污物的清除技术。

  电磁(非电离)辐射防护技术措施有:①高频辐射屏蔽防护:主动场屏蔽;被动场屏蔽。②微波辐射防护:采用抑制器、吸收材料、屏蔽装置.③个体防护:微波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护眼镜、反射辐射装置等。

  七、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工程技术是直接保护人体身心免受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外界因素伤害而采用的一切活动、手段、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个体防护工程是以实现个体防护为目的,对个人防护用品和装备进行研究、设计、制造、监查、检验、经营、选用、报废及其对有关人员(作业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政府官员)的教育培训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技术系统的总称。每类个人防护用品(以下简称护品),每项有关的活动都对应着一个子系统工程,例如,个体防护监查工程、个体防毒工程、个体防尘工程等等。子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自成一体,具有层次性(有序性),其目的是保障人体的安全与健康。每个子工程也是一个子系统,把每个子系统的各环节的客观要求和作法的规律系统化,可归纳成专业工程技术原理;把这些原理加以整理、匹配起来就构成了个体防护工程学。个体防护工程学遵循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它的理论基础是安全学。

  无论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在生产及劳动过程中都带来了各种危险和危害,威胁着人的安全与健康。先人的经验和教训,加上现代科技进步,对付风险、事故、危害已有诸多科学而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技术上的缺陷,由于有效性、环境适应性及经济和成本原因,为了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采取更富有人性化、人机匹配的人体防护方法,集当代高新技术和防护技术为一体,来实现人体保护的目的。

  个体防护工程学主要内容是应用护品或护具,防御外界因素伤害人体的技术和管理的原理。外界有害因素,既有直接的(例如,物体打击)、又有间接的(例如,毒物粉尘),因而个体防护工程学必须从人体出发,综合应用安全设备工程学和职业卫生工程学的有关原理,形成一个门类的应用学科。个体防护的实施过程涉及了人与物,物与物和人与人的联系,所以还要遵从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学的一般原理。个体防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体身心安全与健康,就必须从安全的角度研究人类个体的生理、心理和人体功能,所以个体防护工程学还必须应用力学、物理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纺织科学、预防医学、劳动卫生学、信息与系统科学、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学、劳动卫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模拟与仿真学、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等学科的理论和实用的工程技术。

  个体防护的实施的主要环节是研究、监查和使用,要使个体防护系统安全、高效和经济,必须从安全角度出发,以保护人体为目的,综合材料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人体学、行为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原理,应用到个体防尘工程、个体防毒工程、个体电辐射防护工程、个体生物防护工程等具体的个体防护工程中去,不断发展和完善。

  根据防御的外界危害因素类别不同,按护品(护具)所具有的主要防护性能,可以把护品分为防尘护品、防毒护品、防腐蚀液护品、防油护品、防水护品、防放射性护品、防非电离辐射护品(包括射频辐射护品、微波护品和激光护品等),绝缘护品、防静电护品、防温度异常护品(包括防寒护品、防热护品)、阻燃护品、防异常大气压护品、防异常荷重护品、防机械伤害护品、防噪声护品、防振动护品、防生物护品等。 来源:考试大

  护品是由各种特殊性能材料构成的,所防御的外界因素可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三大类,因而个体防护工程学与材料科学有关,与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有关;护品是由人体直接穿戴和配备的,因而个体防护工程学与生理学、心理学和人体学有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