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历史形成的政府部门分工局限,个体眼面部防护领域的技术工作,包括标准、计量、质检等方面工作,一直处于多头管理而又无人管理的地步,使得这一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对于大量涌进的外国产品和充斥市场的民营小企业的产品,由于缺乏国家标准和检测能力,质检部门无法对其实施质量监控。而标准化工作的落后,导致产品质量无法提高,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和劳动者的视力健康。
据了解,目前我国熟悉眼部防护专业的专家和委员有限,来自企业的专家更是少。
上海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的王桂芬高级工程师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正在致力于这一领域的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她说,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防冲击眼护具和焊接眼护具。防冲击眼护具目前使用的标准是GB5890-1986,焊接眼护具使用的是GB/T3609.1-1994。前者已经趋于作废,需要重新修订;后者目前正在修订过程中。
新产品、新规则共同维护安全
王桂芬说,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规定,从事相应工种的工人都要使用防护眼镜。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眼镜功能的增加,工业防护眼镜的使用范围也逐步扩大。她向记者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以前的防冲击眼护具,只是针对切削工等工种来避免外来异物(如金属碎屑)对眼睛的伤害。但是随着眼镜功能的增加,比如无色的眼镜增加了防紫外线功能,一些户外工种也使用了防护眼镜来保护眼睛。这就使得防护眼镜的使用范围扩大,更多的人使用防护眼镜来保护眼睛。
但是提到防护眼镜的使用率,她还是表示了忧虑:一些外企把使用防护眼镜规范化、细化、模式化,最大可能地保护了员工以及管理者的安全。比如说:在我国,工人在生产操作区都要佩戴相应的劳保用品,包括防护眼镜,这都是硬性规定,但是对进去作业区的管理人员和外来人员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可是在外企,只要进入工厂,无论是本公司的管理人员还是外来人员,都要佩戴眼镜来保护眼睛。但是在一些国企,王桂芬坦言:“还没有听说哪个国企会做到这个地步。或者即使有,也是比例很低。”所以,要最大可能地保护员工的安全,不光是新产品的出现,还需要企业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细化。
对于工业防护眼镜的发展,王桂芬说,以后会根据作业环境要求的不同,随着新工种不断出现,将会不断衍生出更多更好的品种,更舒适,更实用,最大限度地保护作业者的眼睛。我们也可以期待,为眼睛选择一道屏障。
相关链接
几种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
异物性眼伤害是指在工业中,干碾磨金属、切削非金属活铸铁、使用手工工具或手提电工工具或用气动工具冲刷和修补金属铸件、切割铆钉或螺钉、切割或刮锅炉、碎手头或混凝土等作业时,砂粒、金属碎屑异物进入眼内或冲击面部。
非电离辐射眼伤害,包括可见强光、紫外线和红外线,发射的光子能量不足以在吸收分子的原子中产生电离,因此称为非电离辐射。工业生产中的电气焊接、氧切割、炉窑、玻璃加工、热轧和铸造等场所,热源能产生强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电离辐射眼伤害,包括α粒子、β粒子、γ射线、X射线、热中子、慢中子、快中子、质子和电子等辐射。
微波和激光眼伤害。这两种波也属于电磁波非电离辐射。微波广泛应用于雷达、通讯、意料、探测、军事、工业食品加工等部门。
正是因为这些伤害的存在,防护眼镜才显得尤为重要。(安集)
各种护目镜
焊接护目镜
技术性能要求:焊接护目镜由镜架(镜框)、滤光片和保护片等构件构成。生产焊接护目镜应按相应标准生产,主要要求如下:
1、焊接眼护具材料:
1、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刚性;
2、不能用有害于皮肤或易燃材料制作;
3、眼罩头带使用的材料质地柔软、经久耐用。
焊接眼护具镜结构:
1、表面光滑,无毛刺,无锐角或可能引起面部不适应感的其他缺陷;
2、可调部位应灵活可靠,结构零件应易于更换;
3、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