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
1.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2.明确责任部门及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3.定期进行更新;
4.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
5.及时传达给相关方。
符合性评价
1.定期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
2.消除违法现象和行为。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制订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
安全操作规程
1.根据储存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储存物料的危险性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
管理制度修订
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
④安全培训教育
管理人员培训教育
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2.其他管理人员(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人事、教育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层次组织实施,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
3.培训内容应满足国家安监总局《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的要求。
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1.对从业人员进行基本功训练和安全培训教育,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参加复审;
3.对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4.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品种投入使用和储存前,其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专门培训。有关人员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1.对新从业人员进行公司、部门(处、科室)、班组安全培训教育;
2. 公司、部门(处、科室)、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内容、学时应满足本规范要求。
其他人员培训教育
1.对转岗、下岗再就业、干部顶岗以及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应进行部门(处、科室)、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
2.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安全培训教育;
3.对外来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发放准入证。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
日常安全教育
1.开展班组安全活动;
2.班组安全活动应有内容、有记录;企业管理人员和安全员应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签字;
3.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活动;
4.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结合班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要求。
培训教育管理
1.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
2.建立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做好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3.记录计划变更情况;
4.安全培训教育的主管部门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5.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为安全培训教育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⑤生产设施
生产设施建设
1.生产设施建设应满足国家“三同时”规定;
2.企业应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六个阶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
3.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
4.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
生产设施管理
1.制订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2.建立生产设施台帐;
3.各种安全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并落实到人。安全设施应编入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检修。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
4.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5.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定期检验,证件齐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6.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