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强化考核,抓“达标”。制定出岗位作业控制的标准,只是有了控制的立法,如何认真落实,则是执行中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重点抓三个层次的考核。
第一个层次是对乘务员个人考核。一是建立环流培训和竞争上岗制度,实行定期轮训和竞争上岗,真正做到岗上有压力,岗下有动力。二是制定了《红线标准》和《三违积分标准》。对撞“红线”和发生一般三违积分满十分者,一律下岗培训。三是利用计算机加强管理。我们研制开发出了计算机趟车核分系统,借助于运行监控装置,把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程序全部输入计算机,就能自动显示出该机班执行作业标准化的违标应扣分情况。计算机的公正性和“铁面无私”使考核更加严格,避免了搞形式主义和好入主义。
第二个层次是对运用干部考核。我们硬性规定了指导司机、运用工程师、车队指导员、车间主任、书记每月添乘和计算机检索的数量,规定指导司机每月添乘机车不得少于16趟,计算机检索不得少于4次,发现纠正问题不得少于6个。凡工作不达标,月底对应考核处理。同时,在指导组与指导组之间、车队与车队之间开展以作业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每月进行一次考核,按分排序,考核结果与月收入挂钩,连续两次末位,对车队和车间分管干部通报批评,连续三次末位,给予黄牌警告,连续四次末位给予调整。自去年以来,有11名运用干部被通报批评,有9名执行作业标准化好,、安全好、综合素质高的一线工人被公开招聘为指导司机。
第三个层次是段对车间考核。段对车间实行安全管理综合考核评价,每月进行一次,对评出的差点,一个月给予通报批评,连续两个月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三个月对其党政正职给予调整。去年以来,有lo名车间部门领导因管理不善被通报批评,有5名车间部门领导被黄牌警告。通过真考核,真调整,真处理,使安全生产的压力层层下移,从而促使各级干部下现场抓管理、保安全,促进作业标准化的落实。
三、夯实基础,构筑作业标准化的完整体系
我们在完善推标工作制度的同时,注重巩固取得的成果,不断把推标工作往深处引,实处抓.,扩大外延,丰富内涵,不断强化基础建设。
1.夯实基础的关键是抓建制。从建立长效机制人手,一是建立完善了党政工团共同负责的管理机制。全段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紧紧围绕安全运输生产,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保安全的强大合力。二是建立完善了段、车间两级安委会工作制度。两级安委会及时研究分析安全生产情况,针对性地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保证了安全工作重点突出,有序推进。三是建立完善了逐级负责制度。党政工团领导以主要精力抓安全,亲自组织制定安全生产的方针目标和工作计划,把安全生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到实处。各级干部认真落实“盯问题工作法”,自觉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逐级负责制度的落实。
2.夯实基础的重要途径是抓示范。在推标工作中,我们注重选树典型,培养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广大职工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我段机车司机长高林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铁道部劳动模范,他在长期的乘务实践中勤学苦练,摸索出了“四早”、“四不”工作法,即:早出勤、早接班、早起机、早挂车;达示理解不清不出勤,人员不齐不动车,信号不明不开车,机车有活不离车。靠着这些行之有效的“法宝”,高林防止各种事故160多件,安全行车60万公里。我们借势造势创势,在全段广泛开展了“学模范当先进,立足岗位做贡献”活动,在全段形成了“赶学比超”的良好段风。目前我段实现百安赛千趟以上的有382人,占参赛人员的54%,最高的实现了1876趟。
3.夯实基础的重心是抓人心。我段历届领导都把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作为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途径。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先后对候班楼“脏乱差”集中进行了整治,更新了乘务员的卧具备品;对生产一线班组的休息室进行了整修改造,安装了空调和饮水机、配备了冰箱、微波炉;对食堂实行ID卡管理,改善了职工食堂就餐条件;去年以来走访困难职工410人次,送救济金、生活补助92950元。实施暖人心工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确保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在全段形成了人人奉献保安全的生动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