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健全安全文化信息体系。加强企业的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始终掌握事故隐患警告、事故统计分析、政策法规信息等安全信息,加强生产和安全文化部门之间的沟通,共同开展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信息的联合发布制度,全面细致地分析安全信息,真正形成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预防隐患的信息管理体系,不断增强对事故的辨识力和防范性以及安全应变的能力。
(3)建立健全安全文化培训制度。继续推行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坚持厂级、车间级、班组“三级”的安全教育,增加安全文化素质专题教育,强化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重视和加强企业班组长及骨干的安全文化培训,尝试把班组长及骨干的培训定为每月8学时培训制,新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由24学时增加到至少40学时以上。较小的企业可参加行业协会等部门主办的培训班,使从业人员安全文化的年培训率达到100%。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不同的培训制度,使企业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达到与企业效益的同步发展。通过安全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规范层面、精神层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强化安全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水平。
拓展传播途径
(1)与用户沟通。各中小企业通过本企业的产品的推广,将企业创新精神、企业安全文化元素,通过多种形式传播给用户,提醒人们无论在工作岗位、在家庭、在社会中,要时时遵守安全健康守则。
(2)与社区沟通。各中小企业要落实隶属本社区内的安全文化措施,形成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文化与社区安全文化交流互补的氛围。以企业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为内容,以安全亲情为切入点,通过企业团队亲和力、点滴积累和文化要素向社区渗透,开展“关爱生命,实践安全”的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内外的交流,互通信息。各相关企业,广泛传播用气、用电、用油的安全,化学气体的泄漏等安全知识,及时对安全风险进行预测、预警,增强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为建设安全社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文化支持。
(3)与特殊地区沟通。注重向特殊地区及时输送企业安全文化,对各种原因受灾害的地区援助物资,提供包括灾害预报、预防和应急救援等安全知识。像在1998年的洪灾、2008年的汶川地震灾害中,全国各地企业及时向灾区提供物资、进驻安全抢险救护技术队伍等援助一样,及时送去企业产品和安全文化,传播自救自护的技能,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不断实现广泛性和持续性安全文化传播。
(4)多方位传播。注重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方向上,与党和国家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在意识上,与时俱进,强化安全生产文化的重要性意识;在任务上,扩大外延,走社会化、公众化路子;在形式上,突出本企业文化特点的同时,多元化,多样化,强化公共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参与营造社会的安全生产文化舆论环境。
借鉴国外经验
各中小企业要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的安全文化经验,建议参照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成功做法,通过该公司200多年来的安全历史纪录,研究该公司80%的企业没有发生工伤病假,50%的企业没发生工伤纪录,20%的企业超过10年没发生安全伤害纪录的事例,强化“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文化理念,借鉴该公司以及美国利宝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安全文化的模型,使用和推广生产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安全文化经验,促进我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数量和规模逐步扩大,组织和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其发展和传播安全文化的特点,是营造安全生产舆论支持的一条有效途径。深刻认识中小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特殊效应,研究促进安全文化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凝聚社会的共识,为营造安全生产舆论环境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无论是中小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还是作业人员,都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创新发展安全文化、传播先进的安全文化。因此,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营造安全生产舆论环境的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