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范畴,具有文化的相关属性。只有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把握正确的文化建设原则和方向,结合实际,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事业健康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才会逐渐形成。
(一)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提高认识、确立理念。
当前必须扭转认识误区,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所面临的繁重任务与安全文化建设相对乏力的矛盾。一是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类的安全观,是人们对于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是安全生产及管理的基础和背景、理念和精神支柱,一经形成,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就具有惯性和持久性。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安全生产保障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事故预防不仅要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安全“硬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软技术”,软硬兼施。二是确立正确的安全理念。什么样的理念决定什么样的行动。通过理念再造,促使领导干部自觉树立“重视安全就是保稳定、促发展、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安全发展理念;企业主树立“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利益理念;从业人员树立“注重安全就是对生命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家庭负责”的安全责任理念;社会大众树立“安全为天、平安是福”的安全至上理念。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使安全生产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明晰主体、有序推进。
首先要发挥主体作用。群众既是安全文化的建设者,同时又是最终受益者。只有充分调动和激发全员参与其中的热情,才能使群众智慧竞相迸发,使安全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形成安全文化人人共建、安全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其次要从长规划设计。安全文化的特殊属性,要求必须自上往下推动、从长计议、持之以恒。要紧紧围绕为什么、建什么和如何构建安全文化三个基本问题,完善安全文化建设规划,把长期规划与近期计划结合起来,避免短期行为。再次要稳步有序推进。要在总体规划构架下,结合实际,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启动后完善、先见效后提高”的要求,有计划、分阶段选择突破口逐步实施。
(三)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
要解放思想,多做有益的探索,不断创新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和载体,不断推陈出新,使安全文化常抓常新,充满生机与活力。一是通过文化活动来吸引。充分运用干部群众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以征文、歌咏、摄影、演讲、灯谜、知识竞答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热情。二是通过文艺创作来渗透。发挥文化创作单位和民间文化团体的优势,收集警句、格言,制作公益广告,创作安全歌曲、书画、对联、相声、小品等,让人们在品味“安全文化大餐”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三是通过拓展阵地来影响。积极发挥“大宣教”优势,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阵地,增强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依靠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打造安全文化建设的新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网站开设安全文化论坛,在公共场所设立宣传长廊等多种载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文化建设格局;要积极开展安全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六进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传播安全文化,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的目的。四是通过培训教育来提高。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对企业实行全员培训,特别是重要岗位人员,必须加强安全专项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凡培训不合格一律不准上岗;对社会大众,开展经常的多种形式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其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齐抓共管、完善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确保其顺利发展,必须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和有效的保障机制。一是完善领导和工作运行机制。各地和单位要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保障文化建设的延续性,建立科学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在人员、经费、机构、场所等方面给与必要的支持,夯实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基础。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形成既通力合作又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要建立对安全文化软任务的硬约束,对政府、部门、单位等责任主体明确权责,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通过综合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与社会调查、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形式,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考核。三是建立典型示范机制。选择安全文化建设基础较好的单位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通过引导示范,达到“选树一个,影响一片”的效果。四是强化保障机制。加大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保障,对安全文化建设所需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重点保证,建立以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自筹、社会各方面资助的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等途径,努力形成安全文化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