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员工中不安全因素。一是制定《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规范》,教育员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杜绝酒后上岗、睡岗、脱岗、窜岗等不良行为和习惯。二是严格调度纪律、工艺纪律、劳动纪律、操作纪律,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克服习惯性违章,杜绝设备和操作事故。三是全面推行“四有一卡”、“五步法”管理,按照“决定、停下来、观察、思考、行动”的方法步骤,规范岗位行为。四是严格按照事故管理办法,对发生的任何大小责任事故,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使责任者和广大员工都受到教育,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形成健康、安全、文明的行为文化。五是开展“六达标”现场管理活动,按照现场达标、隐患排查、班组管理、事故追查、安全教育、安全信息六个方面内容,班组每周检查评比一次,全站每月评比一次,逐步形成由事后追查型向超前预防型转变的安全行为意识。六是充分发挥班组长、安检员、老工人的作用,使之成为安全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强化行为约束,提高员工自控能力,摒弃“三违”陋习,养成良好的生产作业习惯。
3.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提升员工安全行为素养。一是积极推动“一题一讲一练一考”岗位练兵活动。即:坚持“一日一题、一周一讲、一月一练、一季一考”岗位练兵活动,促进岗位操作技能的提升。二是组织开展“技师带高徒”、“技术结对子”活动,使员工在具体工作中接受锻炼,提高技能,使员工能够把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先进人物宣传学习活动,让员工感到先进人物就在自己身边,掀起比学赶超氛围,实现树有楷模、学有目标、赶有方向的教育效果。四是开展“人人都是讲解员”、“人人登台当老师”、“人人都是安全员”活动。讲岗位职责、讲岗位风险、讲技术、讲安全、讲知识,提升员工岗位“自控力”。五是组织事故及消防应急演练活动,普及灭火器、空气呼吸器、自救方法等,提高了员工事故灾害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六是开展班前班后会活动,落实安全教育十分钟,通过“十交五不交”,达到“五清楚”,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确保操作行为安全。七是实施亲情教育法,发挥亲情感染作用,为员工过生日、送警句,恳谈会、交心会,设立“全家福”样板,向员工宣传安全思想,传播安全知识,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八是组织“安全标兵”、“安全放心班组”评选活动及安全先进事迹宣传报道活动,将“安全第一,珍爱生命、安全光荣、安全是福”变为干部员工的自觉行动。
(四)丰富安全文化建设手段,构建科学规范的安全物态文化
1.以人为本,提高人机环境的协调性。一是实施现场定置管理。对生产操作室、生产现场、材料库、工房、值班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卫生间、会议室、娱乐室等固定物品、活动物品进行分析评价,确定“要”与“不要”的因素,对所需物品在现场进行定置,分类别按区域摆放,标识清楚,定时清扫,保持清洁,并定期分析评价实现持续改进,确保摆放科学、方便、合理、整齐、美观。二是推行“无声操作”。要求在生产操作过程中不得说话、闲聊,生产现场内只能有机器声,不能有说话声,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三是坚持每日工作程序化。根据工种特点,制定一日工作流程,上班前穿戴好劳保用品,参加班前会;上班后按照固定程序和作业流程从事工作;下班时,打扫现场、整理内务,组织交接班工作,交代工作注意事项,双方签字认可后集体离开现场。四是依法实施劳动保护。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及企业性质要求,为一线配备空气呼吸器、可燃气体监测仪、急救包等装备,分工种配备足额、合格的工服工衣、工帽工鞋、眼镜、手套、劳保油等劳动防护用品,按期定期更换,并对生产厂家及劳动防护用品厂家进行跟踪评价,对消耗量大的小型劳动保护用品现象进行及时更换。五是实施规范的视角标识。从绿色、美观、整洁、安全、清洁的企容企貌等出发,以《长庆油田公司企业形象标准》为基础,对大罐、建筑物、围墙生活用品等进行形象标识;以人性化的设计对场站生活区、储罐区、计量区、消防区、集输区、站控区等区域进行标识;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依据对消防系统、监视和测量系统、工艺流程系统进行功能系统标识;制作安全标识牌、岗位风险语标牌、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志、事故警告牌、设备温馨提示语标牌、设备状态牌对设备、操作、作业现场进行安全及状态标识。
2.依法管理,提高物态的本质安全性。一是实施严格的特种设备监察制度,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阀等特种设备在安装前及使用过程中由劳动部门评价认可并定期进行监察检验。二是实施严密的计量检定制度。对温度表、湿度表、压力表、电压表、电流表、液位计、流量计、报警仪、噪音测定仪、空气监测仪等监视和测量装置由本单位特种作业专业人员、专业机构或厂家分类进行定期检定(标定、校验),对存在问题的及时校验,保证使用状态完好。三是推行精细的设备检维修制度。制定设备大、中、小修计划,选择有资质的服务队伍按计划及专业检维修规程进行检维修,对现场发生故障的进行抢修,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正常状态,防止设备故障或隐患进一步扩大。四是执行有效的“三同时”制度。坚持在新、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中的职业健康安全设施、环境保护设施、消防设施、管道阴极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和使用,保证安全设施建设到位、状态良好、警戒到位。五是大力推进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引进设备、再用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场站喂油输油设备实现了全进口化,操作自动化以及喂油输油联动;推广政府部门安全认证、技术认证的设备产品,坚决杜绝淘汰名录中的淘汰产品,转动设备设置“安全罩”,有效地控制、改善了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从业人员数量,也减少了易于遇险的人群。六是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设施、备品备件、物料的质量管理,采取招、投标的办法,制定多级验收制度,把好进货、运输、存储和装机前的各种检查关,确保了备品备件质量和生产设施的安全。七是坚持车辆跟踪检查制。坚持车辆日常保养制及实行强制性年检制,联系有资质的单位对车辆进行检维修。车辆出车前、出车后进行车况检查,对人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严格落实“十不开”、“十不准”、“十不吊”要求及“八慢”守则、“十防”措施,避免“超速、超载、超员、超线路”行驶“四超”现象,并利用GPS定位系统对行驶情况进行跟踪。八是建立严格的有毒有害物品的监管制度。建立化学药品账、物台账,对危险物品的使用、储藏实施跟踪监督管理,加强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物品的运输、使用、储存等全过程的监管,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九是建立群众测评制度,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作用,由工会成员组成检查小组,倾听员工对劳动环境、劳动条件以及对劳动保护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使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处于员工的民主监督之中。十是实施定期风险评价制。将系统安全理论与安全管理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消除和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作业环境和管理缺陷,最终达到本质安全。
3.科技创新,提高技术防范的高效性。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增强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及时发现险情,大幅度减少意外险情,让员工摆脱视觉疲劳、感觉迟缓、情绪低落及精神疲惫等不良状况,在一种无忧无虑的舒畅环境中工作。一是动态监视。应用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即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利用安装在生产操作间、要害部位以及高空的摄像头,随时捕捉各基层场站站区内外的现场画面,通过站控室和调度中心的值班室内监视器,及时了解人员活动情况、生产操作现象及治安动态,防止违章、误操作以及人为破坏等治安案件的发生。二是远程监控。应用仿真检漏技术,实现了对管道的远程监控。一旦管线有泄漏现象发生,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由监控室发现并发出警报,将应急反应时间及风险降到最小。三是现场检漏。配置离线管道检漏仪,通过检测地下管道防腐层裸露部位,探测管道泄漏点,预知地下输油管道的安全状况。四是实时监测。应用SCADA系统,即监督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对输油管道及装置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电压、电流、功率,原油温度、密度、黏度以及地温等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异常情况下自动启动报警装置。
4.重视建设,彰显物态文化的多样性。一是开展“六化”、“六无”达标活动。即开展以“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亮化、香化”为内容的“六化”环境治理活动及以“无纸屑、无果皮、无痰迹、无烟头、无灰尘、无油渍”为内容的“六无”达标活动,组织员工对设备管网进行色彩化、对场区主干道进行硬化、现场空余场地进行绿化,对库房、生产设备、作业现场、生活环境、办公室进行净化、亮化,厕所、食堂及站区内外部环境进行美化、香化,改善场站工作、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努力打造“绿色场站”、“文明场站”、“环保场站”、“人文场站”,使整个场区美观整洁、鸟语花香,为员工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物质文化环境。二是增添硬件设施。改造场站电视系统,修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篮球场,增添了电视机、淋浴器、冰箱冰柜、抽油烟机、饮水机等生活用具(品),购置健身器材及乒乓球、羽毛球等器械,装备影碟机、话筒及音响设施,焕发员工的生活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排球赛、乒乓球赛等文体娱乐活动以及“优秀班组”争创活动、“青年突击队”授旗、“青年志愿者”义务劳动、“青年文明号”创建、“十佳”青年评选等活动,充分调动员工青年团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班站文化建设效果
(一)树立了正确的安全观,安全理念在工作中得到升华
形成了以法制化、科学化、亲情化为特色的班站安全文化,统一了员工的思想,规范了员工的安全行为,提高了员工安全素养,实现了“要我遵章守纪”、“要我安全”到“我要遵章守纪”、“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二)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系,现场管理向精细化迈进
安全管理实现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由被动管理向自主创新管理的转变,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了法制化、科学化、精心化,现场管理实现了精细化、简明化。
(三)培养了精良的员工队伍,适应了油田大发展的新形势
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管理水平、安全技能、事故预测能力、防范能力以及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意识,为“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夯实了人才基础。
(四)建设了安全的生产环境,构建了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安全质量控制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工伤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为员工提供了文明、安全的生产环境,构建了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