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报告处理报表可以让我们掌握每个月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动向,从而把握全区每个月的安全生产整体情况。但由于数据积累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我们现在还只能对表格中反映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情况进行简单汇总分析和数理统计,如果在数据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并且硬件、软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一系列科学手段对所有的报表进行一个系统全面的统计汇总,完成多个项目的分析工作,如全年各行业事故隐患波动情况,季节、地区、行业属别等因素对事故隐患的影响程度,单一行业中最直接导致事故隐患的因素等,依据这些分析项目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方案,将事故隐患的数量和级别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从而在源头上控制住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引入先进、科学的思维方式,运用方差、控制图等工具对安全生产体系中各类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能够总结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行业中对安全生产影响最大的、范围最广的因素,接下来就可按照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监控。现开展的重大危险源普查及后续的监控工作显然已经运用到“全面安全管理”的这种思路和方法。我们将全区各个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登记,并建立详细的危险源资料数据库,并将危险源按行业、地域、级别进行分类,在电子地图上标明,以便进行全面的、动态的监控管理。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广西柳州的“五可”(可视、可检、可报、可记、可巡)监管方案颇有可借鉴之处,这其实也是“全面安全管理”理念的体现。建立责权制度和流程体系,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最关键的还是要对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事物是处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管理体系能够永久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形势。持续改进就是要通过持续的调整改进来适应各类变化着的环境和形势。持续改进过程中使用的一个被实践证明是最有效最简洁的方法,就是PDCA循环法。PDCA循环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P(Plan),计划阶段,就是在改进项目开始之初作出的一个详尽具体的计划,确立改进的目标和方式方法;D(Do),实施阶段;C(Check),检验阶段,对完成计划预定目标的效果以及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检验;A(Action),总结阶段,总结是为下一个计划阶段做准备。
由此可以看出,PDCA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改进的螺旋型上升过程,大的PDCA循环又由多个小的PDCA循环组成,从而促进体系不断改进,这也是PDCA的核心思路。只有不断地、持续地对安全管理进行改进,才能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属于行政手段,要做好安全生产,更重要的是安全文化方面的建设。现在发生的安全事故很多是由于群众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且缺乏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而造成的,归根究底是由于社会安全文化的底子还很薄弱。文化文化,绝非“文而化之”这么简单,其更多更深的含义应该是代表一种深入人心的思维方式和理念。
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法”转变成“我要遵章守法”。所谓安全文化的建设,其实质就是要让全社会的每一份子都参与进来,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当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溶入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当中之后,大家才会真切地明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了解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由此也可以看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六月份开展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其根本性目标就在于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了解安全文化的性质。据分析研究表明,安全文化具有如下三个特性:(一)安全文化具有“管理推动性”安全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大众文化。社会大众文化往往是通过民众的广为流传而积淀下来的,只要不是反对国家主权、制造民族分裂、腐蚀社会道德风气的文化,就无需对其推崇还是制止。安全文化是人们安全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人们安全行为的准则和引导力量,在各种利益冲突和干扰下,仅仅通过人们自发形成的安全文化,往往不能向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安全文化的发展需要借助管理的力量加以推动。企业安全文化更是如此,它形成于企业内部,为企业员工所共有,可以由企业的组织管理过程加以促进和实施;并且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将给企业带来生产效益的增长。(二)安全文化具有“弥漫性”所谓“弥漫性”,是指安全文化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边界清晰的系统而存在,它深藏于每个人的心中,表现每个人的行动上,影响到每一个任务的完成过程,调整着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中都渗透着安全文化的影响;因此,也有人提出安全文化具有“场效应”的特性。(三)安全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所谓安全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也可理解为安全文化的不易变动性。与所有文化现象一样,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并且对大多数在其氛围中的人,都有着普遍的影响力。正是这种稳定性,使企业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对策和战略才具有实际意义。尽管安全文化可以通过管理手段加以推动,但是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合理的安全文化,一定要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而强行推行的多变的文化只能让人无所适从,无法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当然也要强调,安全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并不排斥其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的创新和发展。
根据安全文化的特性,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方案来推广和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首先,是安全物质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形成和创造的前提,加大安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发展安全科技,为安全文化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安全制度的建立,如果把安全文化比做一栋房屋,那么安全物质文化就是基石,安全制度则是主体的砖瓦。严谨的安全制度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只有在安全制度保障下,安全思想才能得以贯彻,安全意识才能深入人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建设。安全精神文化属于安全文化中最深层次的、最稳定的部分,是对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层次,对于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制度建设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都是安全生产工作最极为重要的环节,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安全管理的力度和效率提高,安全文化意识深入人心之后,才能有效地杜绝大量安全隐患,将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意义上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