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文化是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中个体行为的文化。在治理学上有一个“海恩法则”,讲述了安全治理的金子塔原理:每10000起不安全行为,孕育着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300期可记录在案的隐患、30起严重的违章操作和1起安全事故。要想消除这一起事故,就必须从细节上把这10000起不安全行为控制着。要通过安全活动、预案演练、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等,并把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列入日常安全治理和生产运行中,提高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能力,使员工熟练把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员工自觉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
三、安全治理、安全文化与执行力的辩证关系。
安全治理的主体是对人的治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首先是要靠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治理的最高境界。安全文化是实实在在的,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基础上,责权分明,在执行过程中,要“责权一体”,强化执行力度,使安全生产理念在员工心灵中逐步扎根,促进精神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以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大家都发自内心的做好自我安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安全治理规定的落实,靠的是执行力。治理的规则是先有行为标准,后有执行行为。
目前,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行各业的安全治理制度、标准都逐步完善,但在执行上往往出现偏差。出现偏差的原因:一是,一些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有意识的忽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降低了生产环境、生产设施的基本安全条件,使安全治理和安全生产出现严重的漏洞,在执行上出现偏差。二是,一些企业在用人上不是“用人唯贤”,而是“用人唯亲”,企业高层、中层治理人员文化素质低,规定、标准都有了,但对治理过程控制力和结果评估力度不够,造成企业执行力差,在执行上出现偏差。三是,一些企业在安全行为文化的推介上重视不够,对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技术素质、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能力、事故预防能力等培训不到位,使个人在执行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差,在执行上出现偏差。
所以,一个企业要在安全治理上达到一个最高境界,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寻找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用人唯贤,提高企业执行力度,才能让治理行为用规章制度说话,用规章制度规范治理行为,才能保证执行正确、有序和执行有效。治理靠制度,规章制度只有在运行中才能体现其生命力,也只有在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其价值就在于能够有效地规范治理行为。
在安全治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把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融入到日常安全治理和生产运行中去。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是安全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的关键,通过开展全员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体系文件、运行控制文件,逐步完善和细化hse工作指导书,强化执行力度,使风险削减到最低限度,才能使安全意识形态逐步在员工的心灵深处扎根,才能适应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