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急管理法制和预案体系初步建立。
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经颁布,《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都有应急管理条款。《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已经实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也正在制定。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国家、省、市三级安全生产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基本健全,县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发布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国家层面发布安全生产专项预案9项,部门预案23项。156家中央企业都制定了应急预案,其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编制工作全面展开。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使应急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和提高。
(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于2006年初正式成立。公安消防、道路交通、海上搜救、核工业、铁路、民航、电力等行业领域的应急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安委会成员单位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海上搜救部际协调机制、核应急和气象等应急协调机制已经建立并发挥着重要作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监管局成立了应急机构(其中11个省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有143个市(地)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中央管理的生产类企业全部建立了应急救援机构。
(三)各行业领域应急救援体系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总人数已达25万多人,其中矿山救援2.45万人,消防和危化品21万多人,水上搜救1万多人,铁路救援4000多人,民航救援7000多人。另外,全国电力抢险、抢修人员达10.5万多人。近年来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加大了投入,依托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应急救援基地和骨干队伍,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和应急能力。按照“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积极组织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检查和隐患排查,对防范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事故救援取得较好的成效。近年来,由于应急管理和应急准备得到加强,及时施救、科学施救、有序施救、安全施救,化解了不少险情,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6年,矿山救护队处置矿山事故2614起,1255人经抢救生还;公安消防部队处置火灾42.5万起,抢救和疏散遇险被困人员30140多人;海上救援中心搜救1620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6753人;渔政部门组织救助海难651起,救助3932人。
2006年5月19日,受台风“珍珠”的影响,几十艘越南渔船在中国南海北部海域遇险。按照国务院的指示,交通部迅即组织海空联合搜救,历时16天,搜寻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15艘越南渔船上的330名渔民获救。
2007年7月29日,河南省陕县支建煤矿因暴雨引发淹井事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省市政府和企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决策科学,矿山救护队、武警官兵及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经过76个小时艰苦奋战,69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提高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国家安监总局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加快省、市两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今年要有70%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50%以上的市(地)建立。完善三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网络,共享应急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应急救援基地、队伍之间的联动机制,做到反应快速、配合有力,形成协同作战能力。同时,与气象、海洋、水利、地震等部门应急机构建立各类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救助机制,及时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和法制建设。
加强对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实现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全覆盖,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确保企业内部各级各类预案相互衔接,企业预案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预案相互衔接,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并注重提高效果,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教育公众。
要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尽快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完善配套规章、标准,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制化进程。
(三)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增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各类企业要依法建立专(兼)职救援队伍。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按照“十一五”规划安排,依托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加快建设列入规划的26个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20个危险化学品救援基地和11个矿山排水基地,提高应对重特大和比较复杂的事故灾难的能力。各地也要建立适合本地特点和需要的骨干救援队伍。要抓好各级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体系。
要推进应急救援装备的技术进步。要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型企业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技术性能好、救援效果好、安全程度高的救援装备,适度引进矿山救援、大功率排水、人体防护、救捞船舶和多功能消防车等先进救援装备。
(四)加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力度。
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档案,加强监督检查,定期进行分析评估,积极建立群防群治、自救互救的城市社区等救援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要推动各地在重要工业区或企业集中地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各种应急资源数据库和专家库、事故救援案例库等。要开展事故救援正反两方面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评估,进一步加强应急培训。
此外,要进一步加大应急科普和宣教工作力度,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救援知识等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增强公民预防事故和应急处置的意识,提高相关能力,努力营造全社会了解、关注、支持、参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