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农民用水设施的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呈增长趋势。为此,大批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营,促进了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善。
但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同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实际利用率并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建设运营经费不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主要由镇村自筹资金进行运营管理。因维护资金不到位,部分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个别设施甚至常年不运行,少数污水处理设备因长期停用且缺少维护保养不能正常启动。
运行管理不规范。一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管理中存在运营主体不明确、管理队伍不专业的问题。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房屋布局凌乱,且污水排放面广点多,水质水量有很大差异。部分村庄的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存在雨污混流、管道破损、污水河水相互溢流等问题,导致污水收集处理效率不高。另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布置分散,巡视、检查不方便,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盲区。
部分村民生态环境意识不强。一些地方存在重建设轻维护、轻运行管理的现象,对污水处理认识存在不足,不愿意支付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费用;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因遭遇个别村民的反对而迟迟不能开工建设。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一是选择经济可行的处理方式,从根本上减少资金投入。根据农村周边情况、人口密度、聚集程度、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等,可大体分为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方式。比如,城中村、城镇周边的村庄可通过接管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方式进行收集处理;一些较大村庄,可以建设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处理则是指以户或几户为单位,采取三格化粪池、沼气发酵池等方式处理污水,主要适用于地势较为特殊、村居较为分散的情况。
二是创新资金投入方式。除了地方政府安排的农村生态环保工作专项资金外,还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并实施专业化管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建设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与新型农村社区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三是创新运营管理方式,实施第三方运营。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更加规范的运行管理制度和运行记录,进一步健全管理档案,从而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运行、污水达标排放。对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委托第三方对污水收集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和规范改造,切实发挥处理设施的污染防治作用。
四是加强日常检查监测。对已建或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议安装出口流量和独立电耗计量设备,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实现在线监控联网。加强监督检查,进出水水质、水量出现异常影响正常运行的,应查找原因,尽快检修。
五是提高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建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环境监察信息员、义务监督员等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尊重村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其参与建设、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